渭南白水公安以“公安民警大讲堂”为引领打造学习型公安机关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9-07 18:57:51 阅读量:

本网讯(王亚锋 赵磊 通讯员:郝泽超)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来陕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四句话十六字”方针,紧紧围绕“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平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白水县公安局开展了以“学法用法、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新闻摄影、执法执勤、实战练兵”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公安民警大讲堂”。通过抓思想、抓组织、抓氛围、抓机制等手段,按照“宣讲、学习、观摩、交流”等模式,着力打造学习型公安机关建设。

  一、坚持逐级压实责任超常规思维推进。2017年,在白水县公安局新一届党委班子组建以来,利用春季作风纪律整训为平台,深入调研、剖析队伍状况,特别在对队伍教育培训方面的调研中发现,县局基层部分单位、甚至个别单位的主要领导对培树民警价值理念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抓业务工作容易出成绩,抓理念塑造劳神费力耗钱,短时间内还不出成效亮点;部分民警学习紧迫感、危机感不强,工作满足于上级安排,习惯老思维、老办法,缺少“今天的特色可能就是明天的方向”的理念,工作效率低下。基层教育培训陷入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问题抓整顿、再出问题再整顿”的怪圈。县局党委针对此类问题深入研究后认为:当前基层公安民警能力素质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变化社会发展步伐,旧的思维理念已经牢牢束缚住了白水公安的手脚,必须在加强日常教育训练、提高文化底蕴、转变思维观念、提高正规化建设水平上下功夫、出实招。县局成立了公安大讲堂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文超,局党委副书记、政委王辉分别亲自挂帅,政工监督室加紧研究制定教育培训机制,强力推进“公安民警大讲堂”,切实帮助广大民警换脑筋、转观念、提素质。不断把广大民警的兴趣点引领到对公安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本职岗位的无比热爱上,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白水县公安局共开展八期的公安民警大讲堂,以“白水公安大讲堂”为基础平台,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强的部署不折不扣抓好教育培训,努力形成“领导主抓、部门协同、全警参与”的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有声有色。

  二、坚持过细筹划部署超常规组织推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白水县公安局组织公安民警大讲堂,坚持以提升公安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和创新素质,创建品牌团队、打造工作亮点为主要目标,立足当前白水公安队伍建设现状,注重从法律知识、业务水平、制度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统筹规划,认真思考,精心布局,使之逐渐成为白水公安获取知识的学习提升平台、历练修养的传统教育平台、执法业务的理论交流平台,强力打造“学习型公安机关”。目标明确后,局党委及时细化了指导思想、活动目标、组织形式和内容要求,研究制定了《公安大讲堂实施方案》。针对县局不同岗位、不同警种、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等情况深入一线调研,抓住当前民警关注的社会热点、工作难点、知识盲点、法规疑点,结合“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年”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年”、全国公安机关“学法、练兵、培训”活动开局之年这一契机,精心研究设计每一期内容,从题目设计、要点提炼、组织形式等方面,逐项研究,逐项审查,逐项验收,做到观点鲜明、实际适用、深入浅出、喜闻乐见,课后坚持对授课效果进行调查评估,及时倾听基层民警的呼声,特别是对发现的问题,逐项登记、逐项纠改,有效杜绝“走形式”、“走过场”现象。

  第一期公安大讲堂“警察礼仪”开讲后,随机对在场民警进行了调查,大家普遍感到,“一开始觉得公安大讲堂就是一次例行的授课,没有足够重视,但发现县局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学习,讲堂组织严密,从会场布置、会议签到、组织就座、着装要求都井然有序,特别是聆听渭南市电视台资深节目编导米建国老师为我局全体民警讲授人民警察礼仪知识讲座后,更加深层次的剖析了礼仪与内涵的关系,使我局民警受到了深层次的洗礼。民警们普遍反映深受启发,深受教育,受益匪浅。

  三、坚持创新方法内容超常规氛围推进。组织开展公安大讲堂,及时了解民警实际所求,不断充实讲堂内容,丰富讲堂形式,让内容更贴近工作、贴近生活,更具吸引力。通过采取专家教授讲座、业务骨干讲学、民警互动交流和现场观摩教学、播放视频影像等形式,有计划分步骤对党的创新理论、法律法规知识、养生保健、公安应用技术等内容进行解读或培训,帮助民警进一步开阔思路、端正执法理念、掌握基本技能,不断提高民警依法办案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

  一是重视集中教授“大”课堂这个基础。采取邀请专家教授集中授课的形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政治纪律、职业精神等方面教育,不断推进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真抓、实抓、主动抓”和“抓早、抓小、抓苗头”,强化廉政警示教育,不断推进纪律作风建设;倾心传授群众工作经验技巧,增强运用群众语言、与群众沟通、解决矛盾纠纷的本领,不断推进职业形象建设,努力实现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总要求,倾力推动队伍建设跨越发展。

  二是突出现场操作“实”课堂这个关键。按照实战、实用、实效要求,外请教员或实战教官,现场进行实际操作,组织“实地、实情、实兵”操作演练和现场模拟演练,深化执法、勤务、维稳、处突等方面的纪律要求,不断增强广大民警形势分析、战术配合、临机决断、果敢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学习武器、警械使用规范,掌握使用时机和方法,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舆情热点应对训练,全面对接实战,切实提升队伍实战能力,努力实现“一警多能、一警多专”。

  三是拓展基层自建“分”课堂这个平台。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主动作为,稳步推进。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盯住短板,瞄准弱项,紧跟形势,暗自发力,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局属各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遇到的难点问题,采取结对助力成长的方式,由法制、刑侦、情报等多警种互结对子,广泛开展案例教学,互派民警跟班学习,形成“一徒多师”、“多徒多师”的帮带模式,充分“传帮带”作用,促进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工作能力。

  四、坚持紧贴形势任务超常规机制推进。当前,随着中国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群众的监督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加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自媒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改变着传统信息传播格局和社会舆情生态。在此大背景下,公安机关办案异常透明,有时也会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执法活动和公安队伍中的问题极易通过网络而聚焦、放大、发酵,部分民警难以适应,容易产生畏难思想,怕担责任、怕出警、怕投诉的情绪滋长。磨刀不误砍柴功。局党委明确指出,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牢牢扭住教育培训这个治本之策不放松,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把提升民警的素质能力当作第一位来追求,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保持足够的定力,不为外界环境所迷惑,不为外界变化所打断,努力实现基层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把教育培训工作与民警的评优评先、提升晋职挂钩,对学以致用、做出重大贡献的民警予以奖励,对教育培训不积极、能力素质提升不明显的民警,采取不予评优等措施,敦促其改正改过。

  2017年以来,白水县公安局共开设八期“公安民警大讲堂”,通过系列大讲堂培训,努力实现业务学习常态化、技能培训实战化、人才培养精准化,不断激发队伍活力、提高团队战斗力,持续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不出事”的公安队伍。

  编辑:王梦苹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