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宁陕:创新五大机制 决战一标三实 成效显著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9-07 16:56:40 阅读量:

 本网讯(通讯员:胡清地 成华玲)安康市宁陕县公安局以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为近期的首要工作任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多元采集、多点结合、扩大战果的思路,形成公安十社会脚板+网络错时+预约线上十线下采集+应用的工作机制,落实以奖待补的工作模式,全力推进信息采集工作深入开展,为公安实战提供支撑。

“公安+社会”推进采集进度。全面推行“1+1+N”工作模式(即1名民警、1名社区(村组)干部、N个信息采集员)信息采集组开展信息采集。采取社会采集、以奖代补机制,把基层社区、村居委干部、警务辅助力量和广大群众充分组织和发动起来,积极推动“党政支持、公安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基础信息采集大格局,克服了警力不足、采集任务繁重等诸多矛盾和困难,加快了工作进度,形成 “齐抓共管、警民联动”的采集新局面。

“错时+预约”破解采集难题。将亲情化、人性化作为入户采集的基本要求,针对部分居民白天不在家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上班时间和上门采集时段,在早晚错时进行采集,以人为目标,见一人采一人。利用学校开学、单位、村组开会时机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采集,提高采集效率,最大限度提升警民碰撞率。在入户前,提前与村、居委会、物业管理、楼长联系,请联系人告知被走访对象在家等候,根据情况选择走访路线。对经常不在家的住户,通过物管等相关部门,了解居民电话号码、QQ号等通联方式,主动联络,约定时间入户采集。对于无法联系的居民,留下写有民警姓名、电话、预约事由的入户调查预约卡,卡在居民门缝上,要求居民回家时,主动与民警联系,预约选取恰当时点完成采集任务。针对该局派出所警力少这一实际情况,民警入户采集前,提前与村社干部或群众联系,合理选择上门采集的时间和走访路线,避免走冤枉路,切实提高信息采集效率。

“脚板+网络”整合信息资源。将入户调查贯穿于“一标三实”工作的始终,主动深入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户,到每个户头、每名群众、每个单位和每个角落;深入到重点复杂地段和重点人群中去,实实在在地调查,实实在在地掌握社情民意,提升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坚决杜绝闭门造车,弄虚作假。同时,通过白天采晚上录入的方法,与已原有的数据库信息进行分析核对、清理、规范、补充,最大限度提升信息采集质量和效率。

“线上+线下”提高数据质量。县局确定专人每日网上巡查派出所民警录入情况,对录入疑难问题进行指导,每周对各派出所录入情况进行排名通报,采取“日巡查、周通报、月评比”等方式,助推工作开展。同时县局组建常态化督导检查组深入各派出所辖区内进行实地督导检查,对各派出所采集录入的数据质量进行实地抽查核实,确保采集录入的数据达到“及时、准确、鲜活”的要求。

“采集+应用”提升打击效能。该局“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围绕服务公安管理和实战的要求,全面强化对重点人员、出租房屋、特种行业等重点领域的信息采集工作,坚持“边采集、边应用”,与当前开展的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和寄递物流专项整治、三个精准防范、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相关公安工作有效结合,多点发力、积极碰撞,充分应用于维护稳定、治安防范、打击犯罪、服务管理等公安业务工作中。

截止目前,共采集标准地址信息14920条,实有房屋信息1350条、实有人口信息3750人、实有单位信息120余条,在信息采集过程中检查易制爆及危险化学品单位10家、寄递物流业16家,通过“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服务群众解决无户口人员落户10名、为群众提供各类帮助50余件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1起,民警在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时,遭遇泥石流,迅速转移疏导群众紧急撤离,由于及时有效疏散群众,未造成人员伤亡。在“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中查获开设赌场案件2起、查获非法捕鱼案2起、及时送治1名“武疯子”(精神病人员),防止精神病人暴力肇事案件的发生,避免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危害,受到家属及群众的一致好评。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