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公安局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7-13 09:20:59 阅读量:

 本网讯(通讯员:蔡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韩城市公安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包联板桥镇共裕、胜利、东风、板桥村四个行政村106户贫困户的脱贫攻坚工作,并安排局领导班子成员8人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副队长,选派4名业务精、能力强的党员民警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确定“双万”干部273人参与帮扶,实行了领导班子、党员民警和内部单位相结合的精准扶贫帮扶包联责任制,做到了包联贫困户的全覆盖。

一、扎实走访,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打牢基础。

为了让扶贫工作更精准,驻村帮扶干部利用周四扶贫日,周末节假日对贫困户逐户走访登记,按照"一户一页、一组一表、一村一册"要求,以户为单位建立"家庭档案",以组为单位绘制民情地图,以村为单位建立"村情信息库",将低保对象全部录入农村低保统计台账,实现了贫困人口和低保对象的精准管理,为贫困户精准脱贫摸清了"穷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截至20176月,根据统计台账数据,板桥村、胜利村、共裕村、东风村共有贫困户106312人,主要致贫原因集中在因病、因残致贫等方面。目前,已完成全村贫困户阳光温暖帮扶档案、档案纪实薄、帮扶手册的信息整理。三套档案填写完整,明白卡、帮扶措施已上墙,做到贫困户情况清,帮扶人员措施实,工作开展有痕迹。

二、因户施策,精准帮扶,为“我要脱贫”搭建平台。

针对贫困户家庭劳力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学习手艺的,帮扶工作队积极联系、组织群众参加市上组织的技能培训,目前已组织参加2 12 人次。对于有创业意愿的群众,积极鼓励、帮助联系场地,办理营业执照 5 人。对于年龄偏大、缺乏技能的群众,协调创卫等公益性岗位,落实安排就业19人。今年32岁的王建芳是板桥村王岭组的低保贫困户,小时候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下肢瘫痪,不能行走,行动全靠轮椅,经鉴定为肢体一级残疾。由于身体原因加之没有学历,她无法外出工作,一直待业在家。她的丈夫患有听力三级残疾,还有3岁的孩子,一家三口一直由娘家父母照顾。了解到她会做手工艺品,局长宁双喜鼓励王建芳开一家网店,把她做的小工艺品放到网上去卖,大家集资购买为王建芳送来电脑以及电动轮椅,并帮助她办理了营业执照。76日,宁双喜局长和第一书记王静来到王建芳家中,正在家中做手工艺品的她一边展示最近做的手工艺品,一边介绍自己最近的生活状况,脸上露出幸福快乐的笑容。宁局长鼓励她说:"人生就是一次次自我挑战的过程,前期的手工技能培训很辛苦,但要认真学习,为后期开店打好基础,拓宽手工技能的业务,朝多元化手工制品业发展,好好加油,我们一起努力,相信你会成功的。"临别之际,王建芳拿出自己做了半月之久的钻石绣《家和万事兴》,送给了宁局长,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三、环境整治,改善条件,为改变面貌营造氛围。

结合市上正在开展的“五城联创”工作,市公安局组织270余名帮扶民警分赴四个包联村,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主动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俯下身子与群众肩并肩劳动,心贴心沟通。通过进村入户劳动,村支部院子宽敞靓丽了,村里巷道整洁了,困难群众家里窗户透亮了,屋里干净了,院子也规整了。截至目前,共打扫贫困户106户,村组巷道30余条,美化了环境,鼓舞了民心。对于缺少劳动力,生活环境较差的贫困户,帮扶民警积极筹集建筑材料、联系施工人员,帮助改造、粉刷房屋7户。东风村五保户牛民社现年63岁,为独居老人,且其为四级肢体残疾,无劳动能力,家里两孔土窑洞,再有两间土木结构瓦房,瓦房由于年久失修,一到雨天,就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并且房内顶棚到处破洞。包联的双万干部韦建勋、杨凯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将情况向驻村工作队长樊小军、第一书记李小山作了汇报,经过协商,他们决定要改善牛民社的居住环境。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划,67日,韦建勋、杨凯带着工具、材料及专业的师傅又一次来到牛民社家。由于房子年久失修,顶棚上也是尘土飞扬,但是二位同志不怕脏、不怕累,亲自帮着工人将牛民社旧的顶棚拆下来,又换上了新顶棚,随后,还相继为牛民社更换了窗户破碎的玻璃,安装了防蚊窗纱。牛民社看着焕然一新的瓦房,咧开嘴巴直乐呵,见人就夸“还是公安局的同志好呀,直接把我那旧瓦房变成新房子啦!”

共裕村低保贫困户刘建章,一家三口人,他和他父亲都是文盲,患有冠心病,还有一女儿在上初一。帮扶干部唐双龙,柳养贤包联对接后,积极主动给刘建章联系工作,经与村委会协商,安排其在304省道共裕服务区工作,每月工资2500元。针对刘建章特困情况,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宗杰、第一书记樊越积极申请,经村委会同意在新建的共裕社区分得84平米住房一套,实现了拎包入住,政府保障。76日,宁双喜局长来到刘建章家中,关心他们全家能不能住得惯,还有什么需要的?刘建章高兴地向宁局长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女儿学习上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荣誉。最后他拉着宁局长的手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咱们民警,我现在都跟做梦一样,我一定好好上班,争取早日脱贫。

四、创新模式,发展产业,为脱贫攻坚凿拓新路。

板桥村共有贫困户10户,致贫原因各有不同。宁双喜局长带领的工作组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调研,结合当地特点制定出特色产业扶贫工作计划,即引进具有成熟经验的临河蔬菜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他自己带头捐助资金5000元,包联民警你3000元,他2000元很快就筹集了一期工程所需的资金6万元资金,板桥有机蔬菜合作社项目于613日开工建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方式,流转农户土地10亩,实行大棚蔬菜种植。将政府发放的扶贫资金30万元作为贫困户股金入股该公司,项目产生效益前,农户每年可获得每亩土地1200元流转金。同时,通过反聘入股农民到合作社务工,还可增加人均工资性收入2万余元。该有机蔬菜基地总投资100万元,一期工程占地10亩,计划建设大棚6个。"看着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我感觉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驻板桥村工作队队长雷双学干劲十足的说。

目前,蔬菜园区的办公用房和储存室已经建成,三个大棚已经搭建完毕,韩城市地税局、金城办等单位先后来到基地参观、学习。

五、“造血”脱贫,扶志扶智,为脱贫提供支持。

"不能造血,就会返贫。"发展富民产业,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扶贫要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政委王明宇和帮扶干部孙亚武、冯伟一直秉承这样的思路走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经过几个月的帮扶,家住在山区的板桥村范凹组贫困户范百奇家里的环境卫生改变了,门口的空余闲地种上了菜,人也精神了,妻子的病也有所好转。因范百奇妻子家一直以放羊为生,妻子有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