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忠诚书写在脱贫攻坚战线上——韩城市公安局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7-12 18:55:14 阅读量:

   

 
  (王亚锋 赵磊 编辑:王梦苹 通讯员:蔡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韩城市公安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包联板桥镇共裕、胜利、东风、板桥村四个行政村106户贫困户的脱贫攻坚工作,并安排局领导班子成员8人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副队长,选派4名业务精、能力强的党员民警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确定“双万”干部273人参与帮扶,实行了领导班子、党员民警和内部单位相结合的精准扶贫帮扶包联责任制,做到了包联贫困户的全覆盖。
   一、扎实走访,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打牢基础。为了让扶贫工作更精准,驻村帮扶干部利用周四扶贫日,周末节假日对贫困户逐户走访登记,按照"一户一页、一组一表、一村一册"要求,以户为单位建立"家庭档案",以组为单位绘制民情地图,以村为单位建立"村情信息库",将低保对象全部录入农村低保统计台账,实现了贫困人口和低保对象的精准管理,为贫困户精准脱贫摸清了"穷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截至2017年6月,根据统计台账数据,板桥村、胜利村、共裕村、东风村共有贫困户106户312人,主要致贫原因集中在因病、因残致贫等方面。目前,已完成全村贫困户阳光温暖帮扶档案、档案纪实薄、帮扶手册的信息整理。三套档案填写完整,明白卡、帮扶措施已上墙,做到贫困户情况清,帮扶人员措施实,工作开展有痕迹。

二、因户施策,精准帮扶,为“我要脱贫”搭建平台。针对贫困户家庭劳力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学习手艺的,帮扶工作队积极联系、组织群众参加市上组织的技能培训,目前已组织参加2期 12 人次。对于有创业意愿的群众,积极鼓励、帮助联系场地,办理营业执照 5 人。对于年龄偏大、缺乏技能的群众,协调创卫等公益性岗位,落实安排就业19人。今年32岁的王建芳是板桥村王岭组的低保贫困户,小时候因一次意外事故导致下肢瘫痪,不能行走,行动全靠轮椅,经鉴定为肢体一级残疾。由于身体原因加之没有学历,她无法外出工作,一直待业在家。她的丈夫患有听力三级残疾,还有3岁的孩子,一家三口一直由娘家父母照顾。了解到她会做手工艺品,局长宁双喜鼓励王建芳开一家网店,把她做的小工艺品放到网上去卖,大家集资购买为王建芳送来电脑以及电动轮椅,并帮助她办理了营业执照。7月6日,宁双喜局长和第一书记王静来到王建芳家中,正在家中做手工艺品的她一边展示最近做的手工艺品,一边介绍自己最近的生活状况,脸上露出幸福快乐的笑容。宁局长鼓励她说:"人生就是一次次自我挑战的过程,前期的手工技能培训很辛苦,但要认真学习,为后期开店打好基础,拓宽手工技能的业务,朝多元化手工制品业发展,好好加油,我们一起努力,相信你会成功的。"临别之际,王建芳拿出自己做了半月之久的钻石绣《家和万事兴》,送给了宁局长,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三、环境整治,改善条件,为改变面貌营造氛围。结合市上正在开展的“五城联创”工作,市公安局组织270余名帮扶民警分赴四个包联村,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主动深入到困难群众家中,俯下身子与群众肩并肩劳动,心贴心沟通。通过进村入户劳动,村支部院子宽敞靓丽了,村里巷道整洁了,困难群众家里窗户透亮了,屋里干净了,院子也规整了。截至目前,共打扫贫困户106户,村组巷道30余条,美化了环境,鼓舞了民心。对于缺少劳动力,生活环境较差的贫困户,帮扶民警积极筹集建筑材料、联系施工人员,帮助改造、粉刷房屋7户。东风村五保户牛民社现年63岁,为独居老人,且其为四级肢体残疾,无劳动能力,家里两孔土窑洞,再有两间土木结构瓦房,瓦房由于年久失修,一到雨天,就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并且房内顶棚到处破洞。包联的双万干部韦建勋、杨凯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将情况向驻村工作队长樊小军、第一书记李小山作了汇报,经过协商,他们决定要改善牛民社的居住环境。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划,6月7日,韦建勋、杨凯带着工具、材料及专业的师傅又一次来到牛民社家。由于房子年久失修,顶棚上也是尘土飞扬,但是二位同志不怕脏、不怕累,亲自帮着工人将牛民社旧的顶棚拆下来,又换上了新顶棚,随后,还相继为牛民社更换了窗户破碎的玻璃,安装了防蚊窗纱。牛民社看着焕然一新的瓦房,咧开嘴巴直乐呵,见人就夸“还是公安局的同志好呀,直接把我那旧瓦房变成新房子啦!”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