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的别样年华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4-13 16:04:59 阅读量:

 在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平利县,蕴藏着一个拥有2.01万人的工业小镇,活跃着一支朝气蓬勃的辅警队伍,不分昼夜穿梭着大街小巷,默默地守护着百姓的平安。“五年如一日”。他们六人用满腔热血演绎多彩人生,谱写了一个个为民“小故事”,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这支队伍就是—平利县公安局老县派出所巡逻中队。

老县巡逻中队成立于20125月,他们平均年龄在31岁,大学文化以上有三人,初、高中文化有三人,都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公益性岗位招录进入到人民公安这个“大熔炉”家庭里。他们不为每月千把元薪资身份而郁郁寡欢,不把这里当成“跳板”而无所事事,他们怀着一股对人民警察职业的崇拜,胸腔流淌的是一股方刚血气,有着维护辖区稳定的责任担当。在正式警察的带领着,开展着治安巡逻、设卡盘查、安全检查、询问笔录、户籍服务等警务工作,守护着一方百姓平安。

    “接地气”的“白哥”   群众身边的“知心人”

提起这位“白哥”,和他共过事的同事,找他办事的群众,无人不晓。今年40岁的白志平,是个地地道道从女娲山山沟沟里出来的“庄稼汉”,外表憨厚的他,有着醇厚的群众基础。2012年,一次偶然的公益性协警招录机会让他进入了公安队伍,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他有一股肯学肯拼的劲头儿,让领导和同事刮目相看。在开展调处矛盾纠纷、查枪治爆、社会信息采集、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中从不马虎,竭尽全力。

20169月的一天,白志平在木瓜沟村群众走访中获悉,辖区程某、黄某两个老猎户家中可能藏有土火枪,他凭借着人熟、地熟、关系熟的优势,三番两次登门对他们二人进行主动上缴不罚的政策法规后,程某、黄某被之所恸,主动将老一辈遗留的两支锈迹斑斑的土火枪上交到派出所。“土火枪放在家里,原本留个念想,放着也不安全,,但又担心公安处罚,所以就没敢上交,这下好了,把枪上交了,心里轻松多了,还得谢谢‘老白’”。程某把土火枪上交后,如释重负地说道。白志平参加工作以来,督促村民上交土火枪10余支,参与化解民间纠纷20余件,朴实的人格和务实的作风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褒奖。

不停劳作的“汪同学”    群众眼里的“热心人”

2010年大学生毕业的汪德文,进入公安队伍刚好25岁,把最好的5年青春奉献给了公安事业,通过自身的学习努力,很快的从一个“门外汉”转变为公安业务“多面手。他工作的职位就是社区民警工作,肩负这社区350户近2000余人、流动人口130余人的管理。每天到社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做好“双向积分”点名录入,第二件事就是带上笔记簿到居委会与社区主任陈敬新一起走进统建楼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防范、看望留守老人等工作,一一记录在日记簿上。除了这些工作,他为了方便群众办理身份证,在社区设置了临时受理点,为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众办取证。他热心服务,想群众所想,受到了社区群众的纷纷好评,他所在的社区,连续五年来实现“零发案”,“双向积分”连续三年排名全县第二名,连续五年荣获 “五星社区”、“平安社区”称号。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的他,做好事、办实事,是他的工作座右铭。20161123日,他在锦屏社区夜间巡逻时发现广场边蹲着一名流浪女子冻得发抖,询问女子姓名、住址时均无所获,为了防止女子发生危险,汪德文及时与镇民政所取得连续,将其送往敬老院托管。期间,汪德文从没间断过查找女子家人,通过“双微”平台、发布网上协查20余条找人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今年223日,女子曾某荣才开口讲出自己姓名及家人住址,原来曾某荣有精神病史。谢谢警察同志,你们真是咱老百姓的大救星啊,我一定给你们做一面锦旗!”家住安康汉滨区田坝乡的许某海见到离家出走四个月妻子时,握着汪德文的手激动地热泪盈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通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警誓言,2016年有协警身份转为政府服务购买编,2017年个人荣获全县公安机关“优秀辅警”荣誉称号。

      内勤上的“拼命三郎”     群众心里的“实在人”

他毕业于原安康师范普师专业,当过兵,通过县上招录成为一名工勤岗位巡警,迈进了警察大门第一步。他文质彬彬,平时话不多,有一股不服输、不怕输的劲儿,他把从巡警到派出所内勤看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多数时间都徘徊在电脑桌跟前,每天重复上报信息、每月汇总信息组织报表及党建等相关工作。这五年,是他学习的五年,从开始一个纯粹血气方刚的小子变为一名集户籍业务、内勤、执法办案为一身的“多面手”。2014年至2017年度,连续四年荣获平利县公安局“优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酷爱公安写作,他有一种停不住的诱惑感觉,都说这是个枯燥活儿,但他不以为然,这也可能和他崇拜警察人生理想相关。近五年来,在各大媒体报刊发表了近500余篇文章,也有被《陕西日报》、《安康日报》、《西部法制报》采用过。他常说,“所上的荣誉也就是我个人的荣誉。”

   除了报表、写稿,民生服务方面他也毫不逊色,调解纠纷、警务平台应用,上门为孤寡老人补录户口等工作也是主动请缨。2017228日, 他接到辖区13岁男孩张某的奶奶到所报案称,张某215日和邻居12岁男孩白某打架,白某的母亲把我孙子打伤了住院11天,请求派出所调查处理,向所领导汇报情况后,立即进行了受案调查。在考虑双方既是同屋连脊邻居,且陈某第一时间积极主动承担了全部医药费,有一定调解基础。为了化解这桩纠纷,他和康理同志三天两头登门进行法制教育,调解也是一波三折,对方张某的奶奶王某对陈某婆媳殴打孙子忿忿不平,要求作出补偿。最终通过讲道理、摆事实反复开导,王某渐渐转变了思想。在民警的穷追不舍下,陈某、王某对民警的真情付出为之感动,最终签定了协议,握手言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公安追赶超越改革步伐中,老县派出所6名辅警同志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平利最美乡村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平利县公安局老县派出所通讯员:高文涛 )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