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泉:交通劝导员邓红卫“劝”出安全文明新秩序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6-12-09 16:47:22 阅读量:

 本报讯(通讯员 周歌 吴挺) “红卫,真是不好意思,我这一大早出门忙忘了,这头盔我下午准时给你送回来……”128一大早,在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顺风村村口,骑着摩托车正要进城办事的群众刘某,在交通安全劝导员邓红卫的示意下,靠边停车领取了一顶“公用头盔”。没有处罚,没有批评,有的只是善意的提醒和免费提醒的“公用头盔”,由于自己未能按照交规要求佩戴头盔,刘某显得有几分尴尬,一个劲地向邓红卫表达着歉意。

刘红卫是顺风村村委会主任,也是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聘用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员。“我们村一共有8辆小轿车,有96辆摩托车,有162人拿到了驾驶证……”说到村里情况,邓红卫口若悬河。尽管担任劝导员也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作为村里的“老干部”,邓红卫在村里有望极高的威望。“现如今是法治社会,老百姓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既不会被处罚,同时,这也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负责”。本着如此理念,邓红卫无愧于称职劝导员。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道路通车里程的迅速增长,农村机动车和驾驶员数量大幅飙升,人、车、路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上升……面对如此状况,安康市石泉县交警在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全力开展交通安全法规知识普及的同时,携手县安监部门,结合当地实际,聘请228名责任心强、有威望的党员干部、热心群众担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员。政府投资在各村劝导站安装了安全门、建立了基础台账、交通违法曝光台、为劝导员配备了反光背心、袖章、胸牌、小黄帽等设备。

交通安全劝导员既要负责交通法规的宣传普及,也要对村里机动车、驾驶人的信息全面采集,既要自觉带头遵守交通法规,更要对村民发生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及时劝阻……成功的探索实践,充分验证了交通劝导员真正成为了助推交通安全的强劲力量。据统计,近两年来,石泉县先后有36个村街实现了“零交通违法”,有62个村街实现了“无酒驾醉驾”。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起数、伤亡情况逐年下降。在如此“平安成绩单”背后,凝聚着228名道路交通劝导员的巨大努力。

在这支队伍中,池河镇顺风村的劝导员邓红卫,更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为了平时能够更好地向群众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他早已将相关法律法规烂熟于心。他经常利用深入百姓家中排查化解矛盾、为群众办事服务以及婚丧嫁娶、生日、满月、乔迁等各种时机,向群众传播“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不超载、不闯红灯”等相关知识。他与村里民间文化爱好者一道,精心编排了“严守交规平安行”等6部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小戏,让群众们在欣赏喜闻乐见民间文化活动的同时,增强交规意识。

“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一时疏忽大意所引起的,百姓一旦遭遇重大交通事故,势必会对整个家庭带来沉重打击……”为了切实捍卫村民们生命财产安全,邓红卫作为交通安全劝导员,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可谓是投入了大量心血与汗水。村里谁家买了新车,村里谁计划买车……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中,他总是能够及时提醒村民们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就连谁的驾驶证该进行审验了,谁的摩托车需要审核了,谁的保险快到期了,他都能够做到第一时间进行提醒。

有了如此认真负责的劝导员,百姓的交通安全意识自然会大幅提升。“红卫可真是没少操心,他忙前忙后,还不都是为了我们好……”说起劝导员邓红卫,百姓们纷纷给予“点赞”。当然,在对违反交通法规的群众劝导时,有时也会遭遇不理解,甚至会遇到少数“醉鬼”的恶语相向,比如,有的群众在喝了不少酒之后,根本听不进劝阻,以致于在酒后强行驾车。面对如此情况,邓红卫绝不含糊。“虽然他当时不能理解,但终究还是能明白的……”靠着真情为民的劝导,顺风村百姓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