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公安:“三三三”举措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6-12-01 21:51:49 阅读量:

本网讯(通讯员  汪华平)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陕西省岚皋县公安局按照整体性规划、层次性推进、持续性保障的工作思路,通过“三三三”措施,力争打造一个防控机制高效完善、防控时空无缝衔接、防控基础扎实有效的立体化防控体系,以实现对管控对象、各类案(事)件、重要目标的有效防控,提高立体化防控服务打防管控的能力和水平。近5年来,全县刑事、治安发案特别是重大案件持续下降,连续5年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重大越级上访事件、无重大涉枪涉爆案件、无重大“民转刑”案件,连续5年获得“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两率一度”测评名列全省前列,连续6年保持全省信访“三无县”称号,被省委授予2013-2015年度全省维稳工作先进单位。

筑牢三道防线  提升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等级
坚持以城区为主导、集镇为补充、村(组)为辅助,在全县筑牢环城区、环集镇、环农村地区“三道”立体化社会治安防线。一是筑牢城区“三张网”。坚持以城区中心区域为主导,将现有的机动车高清视频抓拍系统、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及电子警察等视频资源联成“网”,将新城、老城、肖家坝3个处警单元、城区社区巡防力量在面上组成“格”;在单位内部和社区防控网建设上,持续推行门卫“保安化”、城中村“单位化”管理、社区街路巷“视频化”监控及以社区为平台实现防控“一体化”“四化”防控模式,有效提升中心区域的防控能力。二是筑牢集镇视频监控网及“邻里守望、十户联防、百村联动”防控网。积极协调各镇党委、政府出资,建成覆盖农村集镇的社会面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并接入派出所、警务室维护、管控、使用。依托镇街站所、村组,进一步完善街镇站所+社区(驻村)民警+村组干部+农户的“邻里守望、十户联防、百村联动”四方合作防控机制,织大、织密、织牢农村防控网,实现“民意”与“打防”双赢的目的。三是筑牢区域边界查控网。结合城区的社会治安状况及G541国道查控需求,强化与周边县(区)的区域警务协作。进一步完善三层查缉封控圈,一旦发生重大警情,迅速启动警种联勤联动、地上地下一体化防控机制,指挥中心点对点调度“三层封控圈”警力到位开展堵截查控工作,使各作战小组和警力单元在网格之间、警种之间、区域之间相互衔接,实现了对嫌疑车辆、人员的合围夹击之势。
完善三大机制  强化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保障
坚持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着力破解防控体系建设机制保障问题,确保防控体系运转顺畅。一是完善扁平化指挥机制。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突救援水平为目标,依托运用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手机通讯办公软件“钉钉”,建成一体化移动警务指挥平台,实现指挥中心对各警种“一呼百应”,一旦发生警情,指挥中心立即指令就近警力开展先期处置。二是完善快速联动应急机制。完善各项突发案(事)件应急处突预案,在全县建成机动车高清视频抓拍系统、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及红绿灯路口的电子警察,为警车安装GPS,进一步落实派出所处警控面、交警守点巡线、特巡警处突锁边,多警联动、互相补充的快速反应及应急临控巡防格局,形成集治安动态监控、接处警、突发案(事)件快速联动处置的应急体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完善情报导控机制。该局精选抽调指挥中心、网安、刑侦等警种力量组建警情信息研判中心,依托视频指挥、集群通讯、图像监控传输、每日警情等资源,建立多警合成研判、情指联动、情行对接工作机制,通过适时研判,及时发现可疑人、可疑事及突发状况,第一时间传递给街面防控人员和派出所,引导民警带着警情、案情和“图像”上岗,提高精确打击能力和管事率。
强化三项工作  打牢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根基
始终把加强基础工作置于战略性、先导性位置,坚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强化三项基础工作,以打牢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根基。一是强化基础信息采集。落实“过手即采集、采集即录入、录入即核查”的工作机制,突出对重点人员的手机号、虚拟身份、指纹、DNA等信息的采集和旅馆、网吧、洗浴场所、娱乐场所、出租房屋等行业场所人员轨迹信息采集,做到“应采尽采”。建立跨部门信息资源常态化交流共享机制,最大限度运用社会管理信息资源,实现高度联通共享。二是强化信息共享应用。一方面,对公安内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打破警种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信息数据共享集群,充分整合基础业务、治安管理、交通管理、互联网管理和侦查破案等各类信息资源,实现互通共享应用。另一方面,借助推进“平安岚皋”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整合利用各类社会数据资源,形成数据应用的规模效应。三是强化防范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平安岚皋”公众号、岚皋公安微博、岚皋公安民生警务服务平台等新型宣传平台、渠道,通过以案说防、以防说案等措施,广泛开展安全防范、电信诈骗和遇险自救等方面的社会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声势,努力提高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健全完善舆情监测发现、研判会商、应对处置机制,既自觉接受公众舆论监督,又积极回应社会关注。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