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违法拌合站扣押、殴打记者 谁为恶人支起了保护伞?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社 时间:2016-10-09 17:22:43 阅读量:

     

近日,本报接到群众举报,子洲县三川口镇附近,众鑫商砼有限公司违法生产,肆意排污,造成严重的水源环境污染。当地环保局在知情的情况下,此公司依然无证生产三年之久。在记者调查的过程中,遭扣押、扇耳光。对此子洲县相关领导相互推诿。    

    接到村民举报,本报记者来到众鑫商砼有限公司,在厂区外围记者看到大量清洗水泥罐车的废水被随意排到河道里。当地居民称,排污地正是子洲县城水源地,而原本有的水源地标牌被该拌合站所藏匿。还有知情村民称,此拌合站子洲县多位领导都参有暗股。另外,记者发现该企业在河道里私自挖有两个排污渗水池,污染相当严重。而此拌合站曾经也因无证生产被媒体曝光过。
      在现场,记者询问该厂工人:“你们是否长期将清洗水泥罐车污水在这里排放?”
工人回答:“我们一直都是这样清洗的。”
      记者追问:“你们企业是否有环评手续?”
       工人答:“没有。”    

 

   在公司,记者见到了一位张姓站长,他告诉记者,公司法人赵生水原是子洲县公安局副局长兼交警大队队长,其退休后注册了此公司。还称赵总的两个子女都在县交警大队上班,至于公司的手续全部由赵总管理,公司不放任何手续。但是,记者在子洲县环保局一领导处得到证实:该拌合站无任何环评手续。
      为了群众能够用到安全的水,记者将众鑫商砼有限公司的情况向子洲县环保局监察大队做了反映,环保局张队长称马上会安排执法人员去现场查看,让记者等待回复。第二天,一位自称是子洲县环保局监察大队副队长的人发来短信,称已经对该拌合站下达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当记者要求以正式书面形式并加盖单位公章回复时,张队长回答说他们现在在榆林市开会,只能等一个星期才能回复。但是记者等了十多天,也未收到子洲县环保局监察大队的回复。

       面对媒体舆论监督,子洲县环保局监察大队仅凭一条短信轻描淡写的回复记者,不知道是环保局本身纪律差劲还是拌合站后台太硬?据了解,在苗家坪镇也有一拌合站,在无证生产,环保局对他们的违法经营也视而不见。值得人们深思。
 

      当本报记者再次来到拌合站时,本应该整改好的拌合站,未见到一丝整改的痕迹。9月12日在记者拍照取证的时候,拌合站的工人从房间冲出来,对本报姓赵记者拳打脚踢,毫不留情的扇了几个耳光,并将赵记者扣押到拌合站的房间中。直到惊动派出所后,才将记者救出。这到底是谁给了他们随便打人的权利?是有人授权还是其他?
随后,本报工作人员来到县委宣传部找到张部长,张部长告诉记者,众鑫商砼有限公司生意不好,并称自己的父亲也在这个公司上班。记者无功而返。接下来的时间里,本报记者又找到县委方书记、雷县长、贺县长。但是结果令人震惊不已。这些领导都在相互推诿,不是在外地开会,就是保持沉默。在此,本报记者相当困惑,到底是此拌合站的后台太硬,有人提前打好“招呼”,还是子洲县相关领导不作为呢?
      对于上述内容,本报将继续关注,不管是对水源受到污染的群众还是遭扇耳光的记者,本报将为他们讨回公道。对于子洲县环保局及县政府相关领导对待此事的态度,本报也将进行进一步的跟踪调查。城市经济导报社记者 冯少军 张小章 赵勇强)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