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6-08-17 20:12:11 阅读量:
---陕西省大荔县财政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纪实
编者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陕西省大荔县财政局坚持以“为公理财、为民服务”为宗旨,以深入学习党章党规、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动力,优化队伍作风、创新财政管理,树立看齐争先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倡导创新发展意识,在全系统形成了“人人干实事,事事勇担当”的生动局面,使得困难财政在保障运转、服务发展、改善民生中发挥了很好作用,“胸怀全局、勇于创新、精城团结、追求卓越”的大荔财政精神不断得到传承和弘扬,干部队伍形象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赞扬。
学为基础 在打造勤廉高效财政机关中争做标杆
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大荔县财政局以“五个着力”为导向,创新学习方式,突出部门特色。首先局领导领学党章党规及系列讲话,带头在所在党支部讲党课,“两背两抄两考”(背诵誓词、准则,抄党章、条例,考讲话内容、财政惠民政策)、惠民政策下乡、美丽银行建设、党员星级管理,以及举办学习教育知识竞赛、“学党章•感党恩”书画摄影展和学习感悟短语评选等有效形式,突出了持续性、经常性、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党员干部信仰信念不断坚定,机关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严实。围绕严明工作纪律,健全完善了《大荔县财政局考勤纪律管理办法》,对请销假、周一例会点到、工作日签到、首问责任岗值班、外出去向公示、定期检查通报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着力引导全体干部对己从严要求,履职尽责务实。围绕严肃财经纪律约束,先后制定出台了财政资金内部运行新规、推进依法理财进程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等制度办法,从社会各界聘请20名财政廉政监督员,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把资金用到最需用的地方。
二是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持续优化。精心编制部门权责清单,从职权名称、实施依据、实施对象、申报材料、办理流程、责任事项、承办股室等方面编制了权力运行流程图,合理压缩办理时限,减少内部运转环节,坚持手续齐全立即办、涉及多方联合办和特事特办的规定,积极为单位和群众办事提供方便。严格执行业务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过错追究、绩效考评、效能投诉等财政行政效能建设八项制度,继续强化财政惠民补贴资金支付中心、基层财政所等窗口单位日常管理,积极推进财政政务公开,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三是党员干部综合素养不断提高。以学习教育为载体,通过局领导带头讲党课讲业务、机关课堂、邀请专家讲学等方式,年初以来共组织开展作风建设、党员教育、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等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10余期,并结合财政改革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焦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制定了年度财政调研课题,坚持局领导牵头参与、股所单位执行落实,促进了知识结构优化、宗旨观念强化和依法理财技能提升。
学做结合 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中奋勇担当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是学习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大荔县财政局在深化学习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学做结合、以学促做、知行合一,激发党员干部争当形象标杆、岗位示范和奉献先锋。
一是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树立民生为本理念。在支持全县精准扶贫方面,严格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在按比例足额安排县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机制,通过搭建政银合作平台,利用49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作为贷款贴息,撬动邮政储蓄银行5000万元贷款,做大财政扶贫资金规模;通过制定《大荔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大荔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资金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实施、镇村配合、社会参与、集中投入”的扶贫资金长效投入机制,助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在抓好部门包村脱贫方面,紧扣提升脱贫工作质量和贫困户增收致富本领,局领导班子多次召开包村脱贫工作专题会,研究推进脱贫攻坚举措,局长和党委书记带头、包村干部踊跃参加,深入包联镇许庄镇和包联村户,详细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同镇村干部谋划脱贫工作思路,在全面掌握许庄镇9个包联村致贫因素和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基础上,从发展生产、病困救助、教育扶持、低保兜底等四个方面制定了详实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全面落实包村组长和包户成员责任,建立局镇村三方联动机制和脱贫攻坚联镇联村工作台账,倒排工期,带着感情、带着措施去扶贫,精准选择帮扶项目,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着力补齐制约包联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下势解决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灾致贫等影响贫困户生产发展、增收致富的主要问题,确保包联村户如期全面实现脱贫。
二是与创新惠民资金管理相结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支持城乡居民种植养殖业等主导产业发展,继续深化惠民补贴“一卡通”改革,联合县信用联社制定了《创建惠民“一卡通”担保贷款示范村实施意见》,在安仁镇和韦林镇创建惠民“一卡通”担保贷款示范村。支持安仁镇红星村、小坡村42户冬枣种植大户发展冬枣产业,支持韦林镇韦留村60户群众发展奶牛和桃产业,继续延伸惠民卡服务功能,放大补贴资金效应,缓解城乡居民生产发展融资难问题,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是与抓好“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相结合,做到服务群众接地气、出实招。许庄财政所所长宋雪源作为大荔县财政局选派西渠村的第一书记,县财政局在项目、资金、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局长和党委书记多次深入项目建设现场进行指导,为村子建设发展出谋划策。驻村以来,在局镇村各方的关怀支持下,宋雪源积极为村子发展出谋划策,深入调研村情民意,凝聚两委班子合力,制定驻村帮扶措施,修建村部、硬化巷道、衬砌渠道、修缮危漏校舍、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谋划主导产业发展,驻村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并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宋雪源本人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大荔县优秀选派“第一书记”,包联村西渠村新建190㎡的村部和2000㎡的群众休闲文化广场投入使用,村内主巷道全部实现硬化,巷道夜间照明实现全覆盖,西渠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提升,村庄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硒果和养殖两个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群众党员设岗定责工作深入开展,促使西渠村经济社会发展跑上了快车道。
四是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彰显财政文明新风。以党员基层活动日为主线,组建了40人的大荔县财政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坚持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作为行动宗旨,先后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及农民工子女“微心愿”爱心征集捐赠、文明交通劝导、网吧义务巡查、关爱孤寡老人以及财政惠民政策宣传等形式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树立了财政党员干部践行文明、积极向上、热心公益的良好精神风貌。
履职尽责 在加快财政事业发展中建功立业
“学”得怎么样、“做”得是否合格,最终要体现在推动中心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
大荔县财政局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中,坚持把学习教育同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股室,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执行目标责任考核,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杜绝庸政懒政怠政现象;坚持工作计划月初报送、工作要情月末通报制度,及时解决日常财政工作中出现的短板和不足,使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地方财政收入在困境中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年初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实施的严峻态势,认真研究制定“营改增”政策下的增收措施,加强同国地税部门沟通联系,加大对清欠税款的清收力度,深入推进国地税深度合作,继续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屡创新高。2016年上半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747万元,较平均进度超收2147万元,同比增收3152万元,增长29.75%,收入进度和质量均位居全市前列,尤其是3-6月份,连续荣获全市财政收入考核评比第一名。
二是财政工作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中提质增效。在财政部2013、2014年度县级财政绩效综合评价中,大荔县先后位居全国1951个县的第88位和66位,是全市唯一进入全国前100名的县区。同时,依托“金财工程”平台,实现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县镇全覆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一级预算单位全覆盖,电子化记账预算单位全覆盖,政府采购监管、政府性债务管理、项目投资评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非税收入稽查、基层财政资金稽核等重点领域的财政监督持续增强,2016年上半年全县“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7.1%,会议费支出同比下降7.22%,项目评审综合审减率达到18%,政府采购节约率达到10%以上,财政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三是财政各项改革在持续创新中走在全省乃至全市前列。近年来,大荔县先后被省财政厅、市财政局列为省财政直管试点县、“金财工程”试点县、农村综合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县以及会计服务监管机制试点县,2012年成立了全市首家“惠民补贴资金管理支付中心”,2015年成立了全市首家乡镇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点,财政各项改革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既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缓解财政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实践中为上级深化财税改革试点积累了许多经验和资料。
四是财政保障能力在务实奋进中持续提升。2011年以来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109.8亿元,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连续跨越1亿、2亿元两大台阶,全县财政支出先后突破16亿、26亿、30亿元三大关口,财力的逐步增强,推进全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达到11亿元,民生保障累计支出84.3亿元,财政支撑经发展、保障民生改善的作用日益凸显。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大荔县财政局局长张红林曾讲到:“作为一名财政人,只有不忘初心,时时铭记‘为公理财、为民服务’宗旨,处处秉持公仆情怀,在‘两学一做’中激活信仰,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的理念、依法理财的观点、和谐共事的氛围、止于至善的境界,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才能使财政各项事业行稳致远。”(通讯员:孟耀辉 王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