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6-07-04 19:39:00 阅读量:
陕西洋县交通警察大队 白志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型汽车、两轮摩托车、电动车越来越普及寻常百姓人家。青少年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加之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缺乏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交通安全突发处置的应对能力,导致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笔者以陕西洋县为例,2015年全县中小学生共发生责任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2起,导致9名学生受伤,其中,一名学生在家长、校方和社会的多方努力下坐着轮椅参加了高考。2016年1月至6月,全县已发生中、小学生责任事故6起,致8名学生受伤。为此,如何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当前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问题主要可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分析:
(一)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下,很多中、小学校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忽视了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有的偏面的认为,学生只要文化课成绩上去了,其他在校外的安全问题和学校没有多大的责任;有的学校在学生发生了交通事故后,才开始觉醒和反思交通安全教育问题的缺失,还有的学校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问题缺乏实际操作性,形式化严重,没有年度教育计划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系统性交通安全教育。如,部分学校没有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日常教育管理体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缺乏持续性,只是在公安交管部门多次联系后,才象征性地组织全校师生集中开展一次宣传教育活动,这样的宣传教育的实际意义到底有多大?近年来,尽管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公安部多次联合发文,要求宣传、教育和公安交管部门加强对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但有的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力,往往只是公安交管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
(二)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上学、放学出行离不开道路交通安全,所以,中、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应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学生的家庭,因此,每个家庭成员中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提升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环节。常言道,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如果我们的家长都不遵守交通法规,没有安全意识,那么,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们能够重视交通安全吗?今年年初开学时,一位农村母亲让女儿骑上两轮摩托车并载着她去学校报名,结果在返回途中因弯道路段占道行驶,被相对方向驶来的大货车撞倒后双双入院;还有一位中年父亲,饮酒后驾驶两轮摩托车送孩子上学时,被学校门前执勤民警查获后,还声称自己酒量好,驾车没问题。这样的言传身教,孩子们能安全吗?
二、加强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问题的对策
开展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学校教职工及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维护中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学校、家庭的和谐稳定。当前,加强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作统一规范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课件,形成声、像并茂的交通安全教育内容。
制作内容统一规范的教学课件是进行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第一步,我们可从幼儿园至高中,制定系统性较强的教学课件,并安排开展每周不少于一个课时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同时,中、小学校还应积极主动配合支持辖区交管部门定期在学校开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专题讲座、开展交通安全演练等活动。其次是中、小学教师要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通过良好的师德师范引领广大中小学生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安全文明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