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6-05-27 16:03:30 阅读量:
本网讯 (通讯员:雅旻 汪华平 )近年来,面对上级公安机关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陕西省岚皋县公安局党委一班人坚持以民意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深化公安改革和“两学一做”为动力,紧紧抓住公安改革和“四项建设”的契机,立足山区公安实际,探索总结出“12369”警务运行新模式,通过两年来的不断实践,各项工作成效显著,队伍建设健康发展,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逐年提高,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肯定,努力实现岚皋公安工作新突破、新跨越、新发展。
唱响为民服务主旋律 铸造警营文化灵魂
该局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和警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时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公安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决定》,以基层公安机关党的建设为核心,改选配齐配强支部班子,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两学一做”开展“为何入党、为何参警,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做一名合格警察”大讨论,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和谐的警营文化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体育活动,培育“为民、务实、创新、吃苦、奉献”的岚皋公安精神,增强广大民警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将“12369”警务运行模式的主线和核心内涵凝练为“务实为民,精准实战”,引导广大民警从“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难,我有所救”的被动式、应急式工作模式向“想民所忧、急民所虑、化民所呼、解民所怨”的主动式、预防式工作模式转变,促使民警“走进群众、走近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公安机关新形象,提高执法公信力,提高群众对公安民警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完善两大工作机制 稳妥推进公安改革
该局坚持以公安改革为动力,进一步丰富完善“多警联动机制和多层联防机制”,公安改革激活力、群防群治提效能。针对全县总警力不足,机关内设机构多、警种分工过细、职能分割、职责交叉、管理重叠以及工作忙闲程度、业务量差异大,导致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出现“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以及管理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下的实际,局党委通过调研和反复论证,大胆改革,先行先试,探索推行“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按照警情导向、问题导向、民意导向的思路,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警务机制,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提高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的效能,提高民警的整体素质和单体能力。今年初将机关10多个部门、警种整合组建为案件侦查部、公共安全部、指挥保障部、队伍管理部等4个大部门,构建“大刑侦、大指挥大保障、大国保大治安、大政工大法制”格局。改革运行以来,全局工作效能明显提升。针对全县人口分散及农村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的现状,该局将全县10个派出所按地域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城区4大警务区,以中心派出所为核心,与周边派出所组成联合体,形成工作警务区,公安基础工作及日常业务以各派出所单体为主,遇有重大案事件则集中相邻派出所联合处置,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案事件能力。随着全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骨架拉大,原有“天眼工程”覆盖面小、设备老化的问题日益显现。该局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科学规划,规范布局,筹集资金500万元开工建设了“天眼”三期工程,增设智能卡口、城际系统;各集镇主要街面视频监控系统全部接入县局指挥中心;深入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实现重点单位零发案目标,全县重点单位视频监控系统正在更新换代、计算机审计系统正在积极筹建。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八张网”和群众性治安自治组织建设,深化“五级巡防体系”建设应用,不断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全县治安防控能力大幅提升。
筑牢三大支撑 夯实工作基础
该局针对各警种情报信息碎片化严重、共享率低的实际,及时整合情报研判、视频侦查、合成作战、内部监管、交通指挥等资源,将刑侦、国保、治安、法制、交管等部门的情报和信息技术人员聚集,在110指挥中心组建信息化作战工作室,实现情报研判、多侦联动、决策指挥、联动处置、舆论引导一体化;建立110分色预警机制,实现值班领导跟班上岗,完善动态化人性化警情处置收集反馈机制。升级改造“三台合一”接处警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公安机关实战能力。搭建“全警作战平台”,实现网上线索流转、线索审批、任务分发及任务反馈,打通横向跨警种、纵向跨市县的信息壁垒、调度壁垒,实现全警高度合成。坚持信息导侦,通过涉案人员轨迹、车辆轨迹、通讯轨迹以及作案特点全面开展扩线研判,实现“由案到人”、“由人到案”、“由案到案”多元化侦查方式的转变,串并关联出系列性、团伙性和跨区域案件,提高打击的能力和处理的规模效应。在队伍建设方面,突出实战训练,坚持“注重实效、贴近实战”原则,完善实战化训练机制,规范实战训练模式,适时举办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突出情景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固化“跟班作业、岗位训练”做法,实现了训练与实战充分对接。完善警务保障平台运行实效,确保警务保障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更好的服务基层实战。
做精做细“六个平台” 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改造升级移动指挥平台。今年年初,该局大胆探索,利用“钉钉”通信工具建立了新的移动警务指挥平台,覆盖全县各警种和民警,制定了《“钉钉”移动警务指挥平台管理办法》,通过系统平台的“私密信息阅后即焚、信息转语音电话提醒查阅、审批流程网上运行、免费语音电话”等功能,实现了“虚拟化集结、实体化办公”,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实战效能,增强了保密性,推动警务实战进入了“掌上微时代”,成为全局民警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二是在做精社区“三十”警务平台,确保“三十”警务惠及百姓,继续引领全市的基础上,创新七类重点人员、高度关注对象等高危人员管理系统,实现对重点人群的精准管控,进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三是依托执法办案监督系统,全面启用执法办案“双向积分”考核体系,以积分的形式对执法办案实战单位和民警执法办案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激励民警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完善刑事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机制,切实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关。完善执法岗位责任制和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实行执法办案质量“一票否决”。推行受立案改革,在县局成立案件管理中心,在派出所设立案管室,建立案管中心与“110”接处警及各执法警种案源无缝衔接机制,规范各警种受立案工作。深化全流程执法信息化机制,全面完成执法办案系统与“110”接处警系统对接工作。建成网上巡查、网上评查、网上考核、网上培训“一网考”体系。建立执法场所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执法记录仪存储管理平台,抓好“三个统一”,即音视频资料管理规定、同步录音录像刻录式样标准、存储介质防辐射管理全市统一。深化涉案财物条形码式管理模式由条形码向物证芯片管理升级。探索建立公、检、法电子卷宗管理标准,实现公检法部门之间对案件证据信息的交流共享。四是突出服务功能,突出警民互动,进一步加强“岚皋民生警务平台”正规化管理,打造“网上办事大厅”和“网络问政”升级版。按照“做大、做实、做好”的要求,全面整合各警种业务系统资源,建设数据齐全、功能强大的“民生警务平台”,探索外网业务申请与内网警种业务由“多入口”变为“单入口”,使各类业务数据流转更为流畅、稳定。正在开发的手机APP及微信“网上办事大厅”端口,群众可自由选择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信等渠道进行登陆。对县局集中推出的54项便民事项,逐项提供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在线办理、办事咨询、进度查询、相关法规和常见问题解答等配套服务。针对各个时期公安中心工作,及时增设专题专栏,发布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在线访谈。加快“局长信箱、网上信访、在线咨询、举报投诉”线索发现采集、办理回复进程,广泛征求网民意见建议,不断提升办理质量。五是进一步建强“六圈”社会资源信息平台。在依托手机建立的“交通运输业司乘人员,宾馆、旅店、网吧、娱乐、餐饮业业主及从业人员,二手回收、修理、金银首饰加工业从业人员,房屋出租户,个体工商户,村组干部”等6个阵控微信群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入群范围,加强后台管理,增加互动、实效、实用性功能,增强“群”的吸引力,实现在线咨询、报警、求助,并快速响应群众诉求,更好的服务群众,更加便捷的服务公安实战。六是完善警务保障平台,更好的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实战。
优化固化“九项工作法” 精准助推警务实战化
为切实增强工作机制的针对性、时效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按照“高效服务群众、精准服务实战”的要求,该局党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原“九项工作机制”分解提炼为“九项工作法”,即打击违法犯罪多警联动工作法,矛盾纠纷调处“三调联动”工作法,派出所“123+4”工作法,阳光警务工作法,农村交通管理“125”工作法,队伍管理“六化”工作法,执法办案“双向积分”考核工作法,文职协警管理工作法,公安宣传“4+1”工作法,分门别类制定工作目标、标准和流程,予以优化、固化,使每个警种、部门和全体民警干有目标、方法和标准,促进了全县公安工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