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公安分局创新社区警务工作纪实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5-09-24 09:22:32
阅读量: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2015年,榆阳公安分局主动改革社区警务模式,探索加强社区警务工作,让社区民警沉得下、扎得深、干得实,安心守好社区警务“责任田”,使社区警务工作实现由民警唱“独角戏”到社会共同“大合唱”转变。
目前,该分局配备专职社区民警72名、辅警168名,设立社区警务室48个、农村中心警务室24个,建成标准化社区警务室30个。1—8月,社区民警登记(访查)、录入流动人口21317人、出租房屋15841户,开展安全防范60场次,发布警情通报1150余次,抓获网上逃犯5人,提供各类案件线索、信息1000余条,整治治安乱点和复杂地域15处。
建立专职化社区警务
今年以来,该分局按照“合理布局、科学适用、方便群众”的原则,从规范警务室硬件建设、台账建设、警用装备保障等方面改进警务室,建成标准化社区警务室30个。明确规定专职社区民警不得随意调动,不得另行考核,不得下达各项量化工作任务,不得安排从事派出所值班、处警等工作。实行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办公室双向管理制度,社区民警不得随意调动,实行单独考核。同时,根据区域面积、人口数量、治安复杂程度等情况,以社区、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合理划分社区民警的警务网格,带动信息收集、治安防范和服务群众等工作。规范社区警务管理考核体系,制定出台《社区民警考核办法》《社区民警考核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从社区民警工作时间、入户查访、工作量等方面制定详
细的考核标准和办法。
推进“双向积分”社区警务工作平台应用,为48个社区警务室配备公安专网电脑、照相机、执法记录仪、录音笔等设备,确保“双向积分”系统积分在全市第一。截至9月8日,社区民警在“双向积分”系统核查查询15493条,变更、更正重人重号415条,登记电子台账报警求助116条,矛盾纠纷调解798条,案件回访37条,社区工作4535条。
建立指尖上的“微警务”
“常说有事找民警,现在只需轻松扫一扫,服务就在身边,真好。”家住八狮上巷的魏先生拿着社区民警的“二维码警民联系卡”高兴地说。
年初,新明楼派出所率先开通“新明楼社区警务”微信公众平台,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的目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汇总梳理后提交所内,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广泛开展网上安全防范宣传,发布警务动态、防范知识、典型案例、警方提示等警用指南。微信警务平台在第一时间了解社情民意,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做到“网上听民声、网下解民忧”。
“社区警务微信平台”实现警民之间点对点式交流互动,不仅为群众提供居住证办理、身份证办理、户口迁移等业务咨询,还能对群众需求给予及时帮助,实现了便捷、高效服务,让“指尖上的公安”触手可及。
建立“1+1>2”用警模式
6月26日,八狮社区警务室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辖区步行街、居民区开展“党员进社区、志愿者在行动”安全大排查、大宣传活动,对“三防”措施、用电用气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宣传消防“一桶水”工程,提醒业主加强对电气线路的检查,深入“空巢”老人、“五保户”家中,检查他们的住房、天然气管道、电器线路等安全使用情况,了解生活困难,建立“结对子”帮扶关系。
“过去社区民警、居委会工作两条线,现在我们合署办公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提升了。”社区民警周娜说。通过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使社区民警与社区干部结成捆绑搭档,让社区干部成为警队的编外警力,社区民警与村委合署办公,这种合力形成“1+1>2”的显著效果。
中共榆林市委政法委
李海军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