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铜川市委政法委、铜川市中级人民法院、铜川市公安局、铜川市司法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三进两联一引”多元解纷机制的意见》,致力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努力打造“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多元解纷机制。
“三进”——“沉浸式”源头解纷
“一进”即法官品牌工作室进驻居民人数多、法律需求大的小区,开展“线上+线下、定期+即时”的环绕式司法服务模式。驻室法官延伸“一周一案三问”线上普法微课堂至小区微信群,定期组织针对社区干部、物业管理人员、网格员队伍的线下法律培训,积极促进业主委员会依法履职和规范化运行;健全社区及小区人民调解组织,并指导完善调解流程和规则,与之建立纠纷联调机制,即时快速化解区域内纠纷,并通过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来支持保护非诉解纷成果。
“二进”即法院诉讼服务团队进驻各级综治中心,充分发挥综治中心调度、分流、化解职能,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诉服团队综合分析纠纷特点并横向分流到人民调解组织或职能部门,纵向分流到基层调解细胞,同时加强指导调解、诉非衔接、司法确认、简案速裁、介入基层解纷、联合调解等工作,并提供相配套的便民诉讼服务,全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及萌芽状态。
“三进”即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通过邀请调解员入驻平台、完善案件分流、完善司法联络和诉非对接机制、建立分类分级委派案件制度等方式,以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培训、特殊群体诉讼辅导、落实经费保障、跟进奖惩考核为抓手,将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全部集约到调解平台,激发参与“三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基层预防化解纠纷网络,推动矛盾纠纷更加有效地就地调处和化解。
“两联”——“互动式”联合解纷
“法院+司法”:法院联合司法行政机关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市中院统一建立并及时更新各基层法院共享的特邀调解员名册,加大对涉民生利益纠纷的委派调解力度,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审核并落实专职人民调解员“案件补贴”标准,推进委派调解案件体量大幅提升,诉讼案件体量有效下降。
“法院+公安”:法院联合公安机关“和为贵”调解室有效解纷。各区县法院所辖基层人民法庭与辖区公安派出所建立矛盾纠纷联调机制,依托公安派出所“和为贵”调解室,推动一般性民事纠纷在诉前有效化解,全力防范“民转刑”案件,努力打造一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一引”——“引援式”一体解纷
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引入专职人民调解员或品牌调解员工作室,构建“分调裁审”一体化多元解纷机制。法院与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对接,甄选在辖区具备丰富调解经验、具有较强法律知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专职人民调解员进驻法院,充分发挥其热爱法律、擅长调解的余热力量,入驻法院参与民事案件的诉前调解工作,推动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同时,法院坚持立案登记制原则,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司法行政部门根据调解结果积极落实“案件补贴”机制,提升专职及品牌调解员的工作热度,巩固调解成果。
作者:陈梦霏
编辑:王晨伟
责编:郑黎波
主编: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