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锋」在防疫阻击战中践行初心和使命——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工作纪实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0-07-04 14:20:42 阅读量: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西安市长安区法院立案庭全体党员、法官干警把疫情防控阵地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展现责任担当的主战场,凝心聚力、全员参与、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司法为民,有效推进了疫情防控和立案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党员先锋」在防疫阻击战中践行初心和使命——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工作纪实

 

勇担当,“精准诉服”马力全开

疫情防控期间,除了每天坚守在包抓居民小区开展登记、扫码、测温、值守等防疫工作,立案庭党员法官干警们在王平利庭长的带领下,充分考虑群众的迫切司法需要,轮流值守及时引导群众通过网上、电话预约立案以及邮寄立案等方式,先行恢复非接触方式诉讼服务。

为了减少人员聚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诉讼权利,根据院党组要求,长安区法院于1月30日及时出台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诉讼及相关事项的通告。在短时无法及时恢复窗口立案的情况下,由立案庭、办公室相互配合,通过张贴通告,接听电话,利用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后台实时回复群众关切等方式,引导当事人首选“陕西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陕西法院诉讼服务网办理网上预约立案,或者通过邮寄方式立案。

2020年上半年,长安区法院立案庭受理案件16000余件,其中受理邮寄立案1500余件,受理网上立案申请3000余件,受理电话预约立案1200余件,接听12368热线及其他电话咨询6800余次。

「党员先锋」在防疫阻击战中践行初心和使命——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工作纪实

 

践初心,有序恢复窗口服务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在常态化开展网上、电话预约立案和邮寄立案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少当事人因诉讼时效、年龄较大不会线上操作等原因确需及时到窗口立案等情况,主管副院长王健多次组织立案庭研究窗口恢复的具体方案,号召大家迎难而上、主动担当,为大厅诉讼服务有序恢复做好充足准备。

从积极请示区委、区政府及疾控部门,到3月底顶住巨大压力和防控风险,严格执行体温检测、扫码、一天三次消毒等防护措施,逐步恢复窗口立案工作;为了保障网上立案、电话预约立案、邮寄立案同步畅通,所有立案庭工作人员除承担窗口立案工作,还要投入邮寄立案、网上立案线下补充材料,发放受理案件通知书,通知缴费,整理材料,信息录入等工作,工作量较往年无形中翻了几番。

随着防疫形势的逐渐好转,为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5月底立案庭克服困难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增设2个立案窗口。每一次工作方式转变的背后,都展现了长安区法院立案庭法官干警为了提升司法效能、主动担当践初心的强烈责任感。

为了让群众感受到便捷高效的立案服务,立案庭有限的工作人员自疫情以来经常加班加点。看到大门口每天络绎不绝的立案群众,立案庭每个人心里都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样群众就能少等一会。

老法官张育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却自觉勇挑重担,窗口恢复立案服务后,张育民不畏惧风险第一个主动请缨,冲在大厅最前面,主动为每一位来院立案的当事人审查资料是否齐备。

负责窗口立案的李芙蓉大姐,经常在立案窗口一坐就是整整一天。已经50多岁的她,由于长时间带着护目镜、口罩和手套接待群众,几天下来脸上就被口罩勒出两道红红的勒痕,双手被手套唔得发白。

为了保障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及12368热线同步畅通,负责接听电话的书记员们轮班值守,一天下来大家嗓子嘶哑,才刚放下不到10秒钟,电话又一个接一个地响起。来不及喝口水,来不及伸个腰,想到电话另一头焦急的当事人,大家一刻也不敢怠慢。

负责邮寄立案的杨晓瑾、崔蓉,早已不记得自己疫情以来收拆过多少份当事人的邮寄立案材料,电话通知过多少当事人来补充立案资料。

守正义,“多元解纷”让公平正义再提速

作为全国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法院和全区多元解纷试点单位,长安区法院立案庭积极响应院党组要求,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大力开展诉源治理,从源头上深化民商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

「党员先锋」在防疫阻击战中践行初心和使命——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工作纪实

 

为加强诉调对接,立案庭牵头成立诉前调解中心,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案件,填写诉前化解机制确认书后,转入诉前调解,并交由退休老法官杨占民、刘延钰率先参与诉前化解。两位老庭长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勇气和担当投入工作,诉前调解室经常是满满的当事人。

今年以来,为了有效应对不断激增的收案压力,帮助当事人多渠道在诉前快速化解矛盾纠纷,立案庭积极整合基层司法调解员、调解组织参与多元化解。

6月4日,长安区法院王健副院长、立案庭王平利庭长、何俊英副庭长应邀,对长安辖区人口最多的韦曲街道范围72个村、社区调解主任及专职调解员150余人进行诉调对接业务培训,不断培育、壮大基层调解力量。

6月17日,长安区法院组织召开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聘任仪式暨业务培训会,来自辖区各司法所和基层各行业经验丰富的10个特邀调解组织和38名特邀调解员正式受聘上岗,为长安区法院积极开展诉前调解、深化多元解纷方式注入了全新活力。截止目前,今年以来,长安区法院已诉前化解各类纠纷500余件。

同时,为了从源头上实现大量民事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提高简易民事案件的办案效率,立案庭积极推进诉前调解与司法确认工作的有序衔接,牵头制订了长安区法院《关于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实施细则(试行)》及《诉调对接规程》,对经基层人民调解员、法院特邀调解员诉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经法官司法确认后,即可实现矛盾纠纷及时、高效、零成本化解,极大提高办案效率,减少群众诉累。

“大家的信号怎么样?能听到吗?都打开摄像头,现在来核实一下双方身份信息……”今年5月15日,长安区法院立案庭何俊英法官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司法确认一起继承纠纷,这也是疫情期间,长安区法院在线司法确认的第一起案件。

通过一台电脑,两部手机,双方当事人用时不到两个小时,就快速拿到法院的裁定书,实现了“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一站式办结。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也节约了有限的审判资源。相信让群众记住的,不仅仅是解决纠纷时的获得感,还有人民法院公正提速后的惊喜。截止6月底,长安区法院立案庭已办理司法确认案件30件。

今年上半年,长安区法院立案庭在王平利庭长的带领下,坚持疫情期间,诉讼服务不断档、标准不降低,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线下业务线上处理,织就网上网下同心圆,切实方便群众诉讼,让群众足不出户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为进一步优化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切实提升立案窗口诉讼服务水平,据悉今年7月底,经重新整合、升级后的长安区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将全新上线。

疫情面前不退让,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攻坚战面前,长安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全体党员、法官干警众志成城,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为党的99岁生日献礼。

 

作者:长安区法院 王炳茜、刘纯博

编辑:孙钰颖

总编辑: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