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伯生前万万想不到,在他去世后,两个儿女和他的保姆杨某引发“房产之争”,双双对簿公堂。而这个“保姆”就是与沈大伯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8年之久的原告杨某。近日,未央法院大明宫法庭巧借“无讼社区”创建平台,圆满化解了这起继承权纠纷。
【案情简介】
沈大伯系一名独居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日常起居无人照顾,加之其与儿子关系也不睦,曾“断绝父子关系”,便经人介绍认识了已离婚从事保姆工作的杨某,二人相识后共同生活了8年之久。杨某对沈大伯照顾周到,平时生活上体贴关心,在沈大伯身患重病时积极陪同治疗。由于沈大伯腿脚不便,李某背着上下楼,可谓是关怀备至,沈大伯深受感动。为了感谢杨某多年的照顾,他在临终前立遗嘱将唯一的房产由杨某继承。他的儿女和杨某为此引发纷争,杨某只得诉至未央法院。
受理案件后,主审法官张博博发现,该案诉争的主要遗产位于大明宫法庭正在创建“无讼社区”的辛家庙街道西重所社区。法庭负责人刘瑜与社区对接后,当即安排张法官与该社区“道德讲堂”的纠纷调解员李安取得联系,深入走访了解当事人的家庭矛盾。原来,作为保姆的原告杨某,对沈大伯的日常生活确实照顾有加,其诉状所列情况均属实。了解到这起案件背后的故事,张法官当即联系调解员,共同对该起纠纷进行调解。
庭审中,原告杨某哽咽地说,沈大伯的儿子早已与其“断绝”了父子关系,女儿也只是偶尔回来探望一下。自己与沈大伯以夫妻名义生活了8年多, 在他生前曾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后来,沈大伯被查出患有淋巴癌需要作化疗。病情加重时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都是她在身旁照料,左邻右舍都看在眼里,最终也是她陪伴沈大伯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张法官告知双方当事人,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帮助,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关爱。沈大伯的子女羞愧地低下头,并对杨某给予父亲多年的照顾表示感谢。但提出涉案房屋系其母亲在世时购买,应属于其父母的共同财产,其父亲只能处置自己的份额,故要求继承属于其母亲的份额。
张法官又向双方释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因该房产系沈大伯与其老伴共同购买,故属于其老伴的部分应由沈大伯子女继承。经过庭前调解、开庭审理、庭后调解等各个环节,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沈大伯儿女表示尊重父亲的遗愿,该案所涉房屋归杨某所有,由其给予沈大伯子女10万元折价款,案件最终以调解方式结案。
该起纠纷圆满化解后,西重所社区的调解员深有感触 地说,以往社区处理纠纷时,由于欠缺法律知识,只能从情和理的角度进行劝解。现在法院创建“无讼社区”,主动送法上门,实现了法院和社区的无缝对接,也为他们提供了增进学习交流的机会。以后要加大调解力度,争取从目前的化解诉讼到减少诉讼,最终达到没有诉讼。
【编后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铭记在国人心中、融入血脉当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保姆只能给予老人生活上的帮助,而无法给予老人亲情等情感,老人最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与关爱。
法官在此提醒大家,作为子女应多陪伴父母、关心父母,缓解父母的空巢之苦,切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悔憾终身。希望出门在外的你,无论多忙也别忘了常回家看看,和爸爸唠唠嗑,帮妈妈做做饭,给他们揉揉肩、捶捶腿,一起吃顿团圆饭,向他们讲讲你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因为,这是子女孝敬父母最简单、也最质朴的方式。
(大明宫法庭 张博博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