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8-08-17 17:42:10 阅读量:
近日,一则青年溺亡施工现场的信息在微信平台大量传播,网络舆情普天盖地。施工方和受害家属因为赔偿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进而陈尸工地,商洛市山阳县人民法院快速介入,通过诉调对接的方式快速平息了事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酷暑难耐青年何某午后下河游泳纳凉,因施工河道改造导致水深难以判断,何某游泳途中溺亡,受害家属要求赔偿,但施工方一味推卸责任,双方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于是受害人家属将死者陈尸工地,让此事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上被大量渲染传播,给当地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为了尽快平息事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协调下,法庭快速介入,经查,事发河道施工工地未制作明显的施工警示标志,亦未有防护措施,何某判断失误以致溺亡,而何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危险该有相应的认知和判断,双方都不能免责,但因双方处理事件的方式极端,矛盾进一步激化,避免冲突迫在眉睫,承办法官想只有调解才能最快的彻底的解决问题。办案小组一方面尽最大努力安抚受害家属,减少双方的对立情绪,给调解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详尽的了解事情的发生经过,厘清双方责任,引导双方在合理、合法的途径上协调解决。通过背对背的方式给双方分别做了大量的法律释明工作,经过两天两夜的拉锯协调,双方逐步认识到各自的责任。8月10日,双方面对面的进行了协调并达成了一致意见,施工方一次性赔偿受害方各项损失共计30余万元,目前赔偿已经到位,死者已经安葬,舆论得到平息。
法官后语:由于司法的被动性,许多突发事件快速处理需要法院的力量,诉调对接模式可使法官全程跟踪参与,对减少案件诉讼成本,提高案件的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编辑:刘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