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送达的一天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8-07-30 16:39:19 阅读量:

 很多法院人都调侃“这案子只要能送出去,案子就结了”。是的,很大一部分案子其实基本事实是比较清楚的,但是电话拒接、“躲猫猫”消极应诉或外出打工居无定所等各种现实因素导致的送达难,是现阶段法院无法回避的问题。为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确保程序无瑕疵,即便难,送达的路上我们也从未懈怠。长途跋涉、谈话核实情况、拍照固定证据就是送达的日常。

场景一

723日上午刚一上班,送达组的干警便早早收拾好材料与警队的同事驾车向远在商洛的某村镇出发,为一起追偿权案件的被告送达传票。单从材料上看并不复杂的案情,但是原告立案的时候便与立案法官说可能要公告送达,能提供的只是被告的户籍地址。由于前期邮寄件已都被退回,干警亲自上门送达就成为了必然。

七月的西安,烈日炎炎,驾车三个小时,翻越秦岭,终于来到了被告所在的村组,当了解到被告常年在外打工并未在村上居住,其房子还在距村镇大约十几里的山腰上时,送达干警顾不得饥饿与正午时分的高温,果断决定前往被告家中进一步了解情况。崎岖的山路让车辆行驶缓慢,而当车爬至半坡时,便无法再向前行驶,干警们就徒步继续爬山。烈日下的山路显得格外安静而漫长,不知不觉间干警们的衣服已经湿透了,相互看着对方满脸的汗珠,大家不禁大笑起来,会心的笑声在那样的山间分外清晰。在村民的指引下,经过约一小时的山路,终于找到了被告的住所,然而呈现在干警眼前的却是门前杂草丛生、门锁早已生锈的空房子,这样的情况对送达干警来说并不算意外,也绝非偶然,拍照固定证据后,干警又马不停蹄的下山,到被告所在的村委会了解相关情况,并与村干部进行谈话,接着又驾车前往二十多公里外的镇派出所调取被告户籍信息,完成这一系列的程序,固定完所有送达证据后已经下午4点多了,中午饭的饿劲已经过去了,干警们简单吃过饭后,便又匆匆踏上了返程的路。

回来的路上,想想为了找寻一个当事人而爬山数公里,大家也欣慰地玩笑着“我曾经也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只为能将案件合法送达,保证每一个当事人的权利”。

场景二

“庭长,我现在抱着当事人的孩子,现在某小区需要帮助…….”原来是另一路送达的吴姐和小云遇到了“麻烦”,听到干警急促的汇报后,立案庭庭长王江艳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了前不久干警前往榆林送达的类似情形,当事人情绪激动、不配合工作、甚至故意刁难不让离开的情况可能再次出现,王江艳庭长立即警觉起来,立刻向主管院长进行了汇报,得到明确指示后,在法警队同志的配合下,迅速带领另外两名干警前往该地。到达现场后,王庭长首先安抚了当事人的情绪,并详细了解了事情经过,原来这是一起关于赡养费的纠纷案件,干警前往被告住处送达,被告张某在家却一直避而不见,躲在家里不开门,在反复敲门沟通无效后,干警请来了张某所在小区的物业帮忙,后在物业协调下,被告才打开了门,同意干警进入,而当干警告知其因赡养费的纠纷被母亲起诉时,早已与其母亲积怨较深的被告,突然情绪失控,言辞激烈,并一度准备举摔怀中的孩子,现场情况十分危急,干警见状一边努力安抚张某情绪,一边借机靠近其身旁,顺势夺下被举起的孩子并将其牢牢抱在怀中,为防止张某有其他过激行为,送达干警继续安抚其情绪,希望其理解配合法院工作,同时迅速向领导进行汇报,就在此时,激动的被告再次弃其子于不顾、夺门而出,独留下了自己小儿与干警在其家中。随后,在王江艳庭长及送达干警耐心的解释与情绪疏导下,匆忙赶回家的孩子父亲,替妻子签收了传票等文书,就自己妻子的行为表示了歉意并感激干警在危机时刻护住了自己孩子,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面对这起闹剧,多少有些让人唏嘘,不过好在无辜的孩子没事,案件得以顺利送达。

场景三

另一路送达办公室的同事们从早上上班就开始忙碌了,陆续而来的当事人,同事们一个一个耐心地解答着他们的疑惑,向他们释明法律法规,从早上到下午下班,一共接待16名当事人领取文书,完成4件案件送达,并将已完成送达的7件案件移送至后面承办法官及书记员。

其实上面只是送达人平凡的一天,每天外出送达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发生,其中艰辛也只有经历者才知,但是能将每一起案件如期顺利的完成送达便是最大的满足,“依法送达”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刘媛      编辑:张阿妮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