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法院:创新审判方式 提质增效减诉累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8-07-02 16:48:43 阅读量:

    (通讯员:张伟)近日,韩城法院芝川法庭创新审判方式,通过手机微信核对当事人身份,送达法律文书,在线调解案件,成功化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该举措不仅在方便了当事人诉讼,也有效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事情是这样的:2016年9月,被告张某从原告樊某处借款27000元,后在樊某的催要下,张某陆续还款4000余元,下余部分一直推拖不还。樊某无奈于2018年5月将被告张某告到韩城法院。

 

   芝川法庭收案后,了解到原告樊某无法提供被告张某的准确送达地址,办案人员经过多次走访,也无法获取被告的具体下落,尽管有被告的电话号码,但其一直不予接听,导致案件无法有效送达。按照法律规定,可以公告送达,但是考虑到原告处仅有一张借条作为证据,即便公告送达,也难以查明原、被告之间的借贷关系是否真实存在。对原告来说,即便垫付了公告费,将来也难以避免败诉的风险。所以千方百计联系被告并确认借贷的事实,成为案件继续审理的关键。

   书记员高俊萍向法庭负责人杨育学汇报后,杨育学同志建议可以尝试通过被告手机号码添加微信的方式,核对案件事实,调处案件。书记员高俊萍尝试着添加了被告张某的微信,幸运的是对方通过了好友验证。高俊萍通过微信聊天功能,开诚布公、设身处地给被告做工作,被告承认了欠款的事实,当即通过微信转账归还了部分借款,并答应主动配合法院的审判工作。通过微信核对被告人身份,送达诉讼法律文书,用心、用情调解,最终,原、被告对下余部分借款的归还达成了调解协议。

   本案的成功调解,充分体现了法院工作人员在民事案件数量激增、办案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审判方式,提高了审判质效,减少了当事人诉累。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