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8-04-08 18:40:48 阅读量:
这里不是故乡,也没有家人,但是这条路对洋县法院赵周法官来说却很熟悉。两年来,这条上山路赵周已经走过很多遍,天气好时开车,下雨时步行,有时拎着帮扶手册、有时拎着最新的惠农政策、技术书刊等。因为赵周法官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贫困户孟珠清家的帮扶人。
但这天, 2018年2月17日,戊戌年农历大年初二,春节假期。本应休假的赵周法官带着媳妇小雷走在这条山路上,却显得那么的不同寻常。因为,他牵挂的贫困户老孟家正在经历着全家最艰难的时候——孟家唯一的顶梁柱、正值壮年的孟智年前因交通事故意外去世了。
赵周对老孟家的情况了如指掌,老孟是上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的退伍老兵,老村支书,但是天灾人祸、家人生病,老孟年龄大、家中又人手不济,经济一直困难;后来儿子孟智大点了,外出打工挣钱,这才缓和了一点。2015年被定了贫困户,但是老孟和儿子孟智一起勤奋努力,借着国家的好政策和赵法官的帮扶,2017年年底终于脱贫了。孟智因为有能力、有品行、能吃苦,已经入了党,还被发展为村里的后备干部,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如今幸福一下子就断了,留下的是年迈的父亲、幼小的子女和柔弱的妻子。事故一出,赵周就和帮扶工作队赶到现场,赵周作为帮扶人更是连夜赶到老孟家看望,因为他知道,老孟难,这个时候老孟需要他这个帮扶人,两年的时光早已把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事情很不幸,冬日的山村,老房子里光线昏暗,往日精精神神的一家人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万家团圆里,老孟家就像是一艘漂泊在海上的破船。村干部们紧锁着眉头,沉默地抽着烟。赵周担忧地唤了一声:“孟叔,你还好吧?”,老孟的泪水就如决堤般泄了下来。那一刻,赵周的心绞痛,这是他的“家人”啊,是他一起从贫困线上摸爬滚打过的家人。一种自然而然的责任感在心头愈来愈浓,一日帮扶人,一生帮扶情。“孟叔,我来了,咱们一起渡过难关。”这是赵法官的第二句话。
孟智的事故是在山下的县城发生的,遗体在医院的太平间停着,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赔偿协商、筹办丧葬等等一系列事情摆在面前。老孟一家的情绪很激动,觉得孟智死得冤枉,觉得自己本本分分、勤勤恳恳,却遭此不公,冲动之下竟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不顾大过年的,竟要去找交通局算账,说交通设施的不完善导致车祸发生。眼看着曾经主动要脱贫的老党员变成这样,赵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放下了家里所有的事情,年前的日子赵周见天都在老孟家,帮忙料理后事、帮忙分析事故原因、帮忙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寻求合法、合情、合理的解决 ,这一熬,就是不眠不休的四天四夜。作为帮扶人。他知道,越早解决老孟家的事情、越早化解老孟的心魔,才能帮助这家人早日走出阴影,重拾生活的信心。
于是才有了大年初二带着媳妇去扶贫的赵法官。
虽然才两天没见,大年初二的老孟已重回理智,已经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小赵,叔之前是犯糊涂了,要不是你这几天一直陪着我,开导我,我可能真就犯错了”。“孟叔,这是我应该的。”简单的话语,却让老孟感动不已。老孟忍着泪,吐露心事,赔偿的事情因为过年还没有说,他自己也不懂,心里拿捏不来。于是,又是一整天,本来应当是到岳父家拜年的日子,赵周却在老孟家里,和村干部们商量着、忙碌着;走的时候,赵周拿出三百块钱,悄悄地放到桌子上。晚上回来的路上,媳妇小雷温柔地看着开车的赵周,再也没有了早上来时路上的不满、委屈和不情愿。
大年初三,第一次调解,赵法官作为老孟家不可缺少的助力,早早到场,为双方提供法律依据,用自己的工作经验缓和双方情绪。
正月初八,第二次和说,赵法官特意请了假到场,据理力争,在考虑双方的实际困难的情况下,初步提出了和解方案。
正月初九,周六,第三次和解,赵法官陪着老孟一家,与对方的主事人说法说理,最终确定了赔偿金额和方式。
至此,孟智事故带来的困难终于解决了一部分,简单的文字无法描述多次调解工作的艰辛,但是这确实不比调解一起案子容易,在相互对立的局面里,赵法官用帮扶人这个身份,一而再再而三的绞尽脑汁、化解纠纷,靠的是职业的素养,是帮扶人的责任感,更是由心而发的扶贫情。
接下来就是老孟家今后发展的事情了,虽然已经脱贫,但意外事故却导致了更大的困难。赵周没有害怕,作为帮扶人,他说:“能扶老孟上一次马,脱一次贫困,说明老孟有志气、有想法、有干劲,接下来我会给他鼓好劲、出好力,在脱贫的路上再送他一程。我相信老孟!”赵法官夸着老孟,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一切都有他默默的付出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到现在,每周四的扶贫日,赵法官和千千万万的帮扶人一样,一有时间就到老孟家,天气好时开车,下雨时步行,有时拎着帮扶手册、有时拎着最新的惠农政策、技术书刊等,到了老孟家再干一会力所能及的农活。冬去春来,在这条熟悉的山路边,有老孟家开了花的五亩乌药田,有老孟家寻食觅草的三头牛,还有赵法官和老孟并肩走过的致富脚印。
脱贫先脱懒,扶贫先扶智,扶上马送一程,在困难时送力,在苦恼时送智,在失意时送志,在悲伤时送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助力脱贫攻坚。为在扶贫路上倾情奉献、默默努力的赵周法官点赞,为所有的扶贫法官们致敬。
撰稿:张洋 赵洋 编辑:翟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