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11-17 17:51:21 阅读量: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有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经历,是他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历练之后,在年轻的习近平身上锤炼出了不怕挫折、好学进取、实干担当的优秀品质,这也奠定了他治国理政取得丰功伟绩的重要基础。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到,青年干部读这本书就是要读出青年习近平的这些优秀品质,学到怎样立足自身努力锤炼出这些优秀品质。
一、学习青年习近平的不怕挫折,培养刚毅坚强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作风
习近平同志由于家庭父母的原因被迫上山下乡,最初是以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来到了梁家河,因为留在北京的后果可能更差。一个不满16岁的少年从生活优越的大城市,一下子来到插队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没有亲人的陪伴,连饭都吃不饱,常人很难想象这其中的心理落差。但是,他很快适应了农村的生活,一是过了“跳蚤关”,无论跳蚤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二是过了“饮食关”,粗粝的杂粮咽得下、吃得香;三是过了“劳动关”,成了种地的好把式;四是过了“思想关”,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真正融入到乡亲们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在身处逆境中能够有这样坚定的意志,殊为不易。联系到自身,大多数我们青年干警的成长经历都相对顺利,遇到挫折相对较少,这尤其需要我们努力学习青年习近平的不怕挫折,勇于正视未来人生可能遇到的低谷和困难,锤炼出刚毅坚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二、学习青年习近平的好学进取,做到厚积薄发、聚沙成塔
读完这本书,青年习近平酷爱读书的好学精神让我汗颜。他到陕北梁家河插队伊始,就带着重重的一箱书。青年习近平在政治、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名篇名著涉猎众多,比如《中世纪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古诗源》《三曹诗选》《静静的顿河》《鲁迅全集》《战争论》《毛泽东军事文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等等,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联系到自身,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只要想学,是不愁找不到书籍文章等知识来源的。但是学习又常常是零敲碎打,有时一个月也读不完一本书,把手机阅读成为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这虽然能较好地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但无疑会对学习的系统性造成影响。学习青年习近平的好学精神,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沉下心来,摒弃浮躁心理和功利主义,安安静静地多读几本好书,多思考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厚积薄发,聚沙成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知识爆炸年代守住学习的耐力和定力。
三、学习青年习近平的实干担当,多为老百姓干些实事、好事,努力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正是因为年轻的习近平身上体现出的公道正派、头脑灵活、踏实肯干、敢说敢做敢担当,才让他赢得了梁家河干部群众的信任,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当年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习近平能想方设法、灵活处置,办沼气、打水井、打坝地、办铁业社、种烤烟、办代销店、治理河桥,给村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有些至今还让村民受益。仔细想来,青年习近平在短短两年大队党支部书记任上办的这些事,没有一件面子工程,没有一件不是惠及群众的切身利益。联系到自身,工作中偶尔还会出现畏难、嫌麻烦、怕多干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思想,少许工作还存在不够细致、不够扎实、不够突出等问题。追根溯源是党性修养不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为此我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多为老百姓干些实事、好事,努力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总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青年历练的良好教科书。青春无悔的前提是没有虚度光阴,现在、未来,我还将进一步强化学习,再细读、深读,不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自己、脚踏实地,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优秀青年检察官。
再接再厉、作为担当,为我院实现“树形象、提质量、创亮点、争一流”目标,贡献出青春应有的力量!(陕西镇安县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部检察官:徐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