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法官制服的丹凤县江湾村第一书记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11-01 14:37:43 阅读量:

  2015年8月,按照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陕西丹凤法院成立了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对口帮扶龙驹寨街道办江湾村。 2017年6月,刚刚被组织任命为铁峪铺法庭副庭长的26岁的刘洋同志接替另一名老法官被选派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刚接到任务时,他的内心感到很忐忑,认为他自己一直从事的都是审判工作,作为‘第一书记’,不仅要管全村人的吃喝拉撒,还要带着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对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心存疑虑。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没有再犹豫,便向法院党组表明了自己将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带着克难攻坚的心情,刘洋走马上任了。

  如今在丹凤法院,刘洋这个名字可响了,现在同事们见他都直呼刘书记,他目前的工作是直接向院党组负责的,代表的是县法院,你说人家小伙子牛不!但光听名字你可别误会,此刘洋非彼留洋,他是商州人,法律专业本科大学生没错,但确实没留过洋噢。

  江湾村是县级贫困村,是龙驹寨街道办村情基础较差的贫困村之一,全村人口599户2240 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22户426人。由于山大沟深的地理环境及交通等影响,村里经济一直非常滞后,群众收入主要还是靠外出打工。

  按照丹凤县委关于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相关部署安排,在县法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上任伊始,刘洋先与村“两委”班子认真分析了该村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共同研讨了帮扶方案。很快,他的头脑中有了一套清晰的帮扶思路:一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大对口帮扶力度,与村委会协力做好2017年扶贫谋划工作,做到底子清、方向明;二要用好政策,挖掘优质项目,重点扶持袋料香菇、中华蜂养殖等产业发展,发挥造血功能,带动该村其它产业发展,做到任务明;三是要做细扶贫登记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充分掌握贫困户信息,细化日常管理工作,切切实实帮扶一批,脱贫一批,不搞花架子,不弄虚作假,做到作风实;四是要做好政策引导和法律扶持,法院将尽全力为贫困户提供法律帮助和相关政策引导,强化法律宣传,确保群众在物质脱贫的基础上,争取实现精神“脱贫”,做到两手硬。

  “刘书记,我家里你们法院扶持的一箱中华蜂最近几天精神不好,不好好外出活动了,是不是生病了?”一大早,该村72岁的张大爷就给“驻村第一书记”刘洋打了个电话。“张大爷家的中华蜂不欢实了,我们去看看。”放下电话,刘洋就开车载着养蜂能手村主任卢忠平前往张大爷家中。

  夏日的早晨,山间笼罩着一层薄雾,汽车在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上行驶。一路上,都有人和刘洋热情地打着招呼。刘洋给笔者介绍说,刚到江湾村的时候,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他和村干部走访了全村超过160户人家。记录着每家每户的生产、生活、经济来源等情况,他的工作日志写了厚厚一本。现在,每个村民都认识他这个穿法官服的‘第一书记’,大家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他帮忙解决。

  张大爷的家在半山腰,汽车不能到达,还需要走20多分钟的山路。刘洋下车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路边捡了根木棍,“作为一名法官,办什么案子我都没害怕过,但来这里就是怕蛇。”刘洋不好意思地说。

  在经过刘洋和卢主任的检查后,发现张大爷的中华蜂只是因为山里早上天气冷了不大活动,并无大碍,一脸愁容的张大爷露出了笑容。张大爷家里少地,生活主要依靠低保和高龄补贴。刘洋和村干部就帮助张大爷找了一条脱贫的路子,给他买来三箱中华蜂,帮助他发展中蜂养殖。张大爷家今年养蜂的纯收入已达到了2000多元。

 “现在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刘书记对工作又认真负责,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张大爷高兴地说。

  刘洋驾驶的私家车是自己刚成为“第一书记”前不久买的,不到一年时间,他已经驾驶着这辆汽车在江湾村的山间行驶了一万多公里。“干了几年法院工作,感到“第一书记”的工作更加操心,要时刻挂念着老百姓增收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解决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问题。在办案面对当事人的时候,我需要理智严肃,但现在面对老百姓,和他们说话要保持微笑,这样才更容易和大家沟通。”刘洋深有感触的说。

  江湾村122户贫困户家家都在发生着变化,他们有的种袋料香菇,有的养鸡、养牛、养羊、养蜂。2017计划脱贫18户完全达到脱贫条件,2018年 就要实现全村脱贫出列。“精准扶贫”带动整个江湾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现在‘第一书记’把法官那种执行力强的作风带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让我们对江湾明年实现脱贫出列充满信心。” 江湾村村支书刘福民说。(彭家让)实习编辑:胡丹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