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耀:执行员的自我修养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9-19 17:50:40 阅读量:

 近年来,人民法院新收执行案件逐年递增,执行积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执行和接待当事人,新收的案件也不能有片刻迟缓,导致案件数量不断累加,案多人少矛盾非常突出。加之,部分申请执行人对执行人员的辛苦付出并不特别理解,只是一味强烈要求执行,为实现自己的胜诉权益,不仅不断地要求执行,甚至以上访、缠访、闹访等方式施加压力。这类案件长期积压,“出口”不畅,执行人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此类案件的解释和稳控中,思想上承受了巨大压力。

面对以上突出的工作压力和矛盾冲突,作为一名基层执行人员,自身素养和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一个法院整体执行能力和竞争力,所以执行人员的自我修养不仅是提高个人执行工作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执行法院提高执行质效、增强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不断学习,提高个人执行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综合素质,认识的提高、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拓展,都离不开勤奋的学习。在当今形势下,新规定、新精神、新任务层出不穷,我们只有通过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干好本职工作的各种专业知识,真正理解和准确把握好上级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精神,才能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行动自觉、贯彻有力。

其次,端正工作态度,完成本职工作这是对每个执行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拒绝借口”是追求工作质效的有力保障,我们要牢记责任,强化时间观念,提高办事效率,克服“等一会”“以后再说吧”等的工作和思维习惯,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时刻把握工作进度,赶前不赶后,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

第三,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执行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强弱,决定工作效率高低;进取心强弱,决定工作效果的好坏。因此,要提高执行工作能力,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对待工作,要有一种敬畏,把它看成是你心中神圣的东西,其实你对工作完成的好坏,决定了自己的未来。工作不是给别人看的,这是一种职责所在,它会在你未来的生活中给予你回报。

第四,耐心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有的案件被执行人被冻结存款或者财产后威胁、谩骂执行法官,甚至以死相逼;有的申请人天天滞留在法院,利益未能实现,怨气、怒气都发泄在执行法官的身上,无论如何解释都思想不通,扬言不拿到钱就留在法院不走,甚至拿着被褥、带着小孩准备安家;有的当事人对执行人员电话进行人身攻击和威胁。面对这些,执行人员既是“劝导员”,又是“出气筒”,要始终保持稳定的思想情绪,又要沉着冷静,不因一时冲动而取舍,造成工作被动,不因当事人的恶言而动怒,影响案件决策。应根据对案件的调查了解和对当时人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的判断,分析不同当事人文化程度、生活背景、性格差异等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疏导方式。对态度温和却不了解法律的当事人,则耐心细致的阐述法律规定,劝导当事人提高认识,换位思考,化解矛盾;面对蛮不讲理耍无赖的当事人,则需严厉批评,指出错误,使其认识到后果及法律的威慑力,必要时借助当事人信赖的第三方参与疏导工作,会达到意想不到良好的效果;对胆敢以身试法的人则需果断采取措施,严厉予以打击。

第五、灵活应用多种执行方法是加快执法办案的有力武器。在破解“执行难”大形势下,执行方法与执行措施不断增多,根据不同案件的特殊性,适当运用不同执行方法和措施、不同执行力度,才能收到预期的执行效果。执行案件如没有执行力度,会使案件执行受阻,法律文书的严肃性和法院的尊严也会收到影响;但如如运用不当,有时会适得其反,引起当事人的对立情绪,不利于案件顺利执结。对于公司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信用惩戒往往更有威慑力;对于暂无履行能力或有部分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责令提供执行担保或达成执行和解更能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对于涉党政机关和涉公职人员案件,主动向党委机关汇报协调,争取各方面的协助配合,及时执行到位;对于藏头缩尾的老赖,则坚持不懈的全方位查控和不间断的“追捕”才是破解之道。

一个执行人员的成长,当然离不开培养教育,但更重要的是要靠自身的学习和实践。坚持理论学习,理论指导实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磨练意志,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执行能力水平。(榆林市府谷法院:王二耀)编辑:董嫱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