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8-24 14:36:16 阅读量:
序
自以为冷眼天下,漠不关己
自以为神通广大,无所畏惧
自以为风潇雨晦心自哀
自以为荆天棘地身难安
欲避迹藏时,却如身陷囹圄
欲诡衔窃辔,却逐波于流年
负尽千重罪,炼就不死心
小时候对孙悟空的理解,不外乎是个厉害的人物,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角色的形象在我心中几乎根深蒂固了近20年之久,直到《悟空传》的横空出世,开篇到结尾一气呵成,充满了颠覆感,一边喃喃不应该是这样,却仍不由在心里默默认同,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真的错了么?跟随唐三藏西行的孙悟空还是彼时那个挂起齐天大圣旗帜的孙悟空么?以500年为界,毁生死簿、搅浑东海龙宫、捅破天,前尘何等潇洒恣意,唯我独尊;斩妖除魔、护卫三藏西天取经,后世又是怎样兢兢业业,一心向佛。是紧箍当头,欲说还休,还是潜心修行,普度众生?留下了太多问号。
《悟空传》赋予了孙悟空血肉之躯,他不再是神,仅仅是一个迷失了自我、无比脆弱的猴子,行尸走肉般走在西行的路上,脑海中是前尘交织,不断闪现过往,不断迷失、找寻、再迷失、再找寻,陷入无限循环。像极了我们大多数人,常常会忘了自己在干什么,会渐渐偏离了最初设定的轨迹,曾经的自己许下何等的豪言壮语,曾经的自己也做了那般的惊天动地,曾经已是往昔。
“你要记住你是一个猴子,因此你不用学做神仙,你的本性比所有神明都高贵”。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这只猴子,人之初,我就是我,慢慢走着,变了模样,所谓神仙,是李四、是张三,或是其他什么人。我们得到的、失去的,抛弃的,反抗过的,沉默着的,是我们自己,也不是我们自己。孙悟空在反反复复的现实与梦境中穿梭,怀揣着追求自由的执念,重回天庭进行反抗。输赢已经没有人关心了,结果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他终是找回了自己,炼就了不死心。
“一切都会消逝,能留下的只有记忆,而记忆是实在还是虚幻?它摸不着看不见,但它却又那么沉重的铭刻在心。”这铭心刻骨的记忆独有,往昔不值一提,今夕你又安在?这记忆让你一遍遍颠覆自己,这记忆也会让你一次次重生。我们把记忆当成避风港,却没有勇气寻着记忆一路追溯,追溯初生时天地为我一人存在的狂傲,也追溯路途中世俗为我浊上的怯懦与冷漠,空中日月不停歇,短短几十载的命途独属你一人罢了。处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所谓颠覆不过是改变自己,想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做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所谓重生,即是忘却自己拥有的,珍贵或是渺小,齐乐而歌,行遍大道,何惧?何怕?自在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