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6-13 19:10:21 阅读量:
6月9日蓝田县人民法院,组织人民陪审员收看,省高院聘请的两名法学专家以人民陪审员制度为主题的视频讲座活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施鹏鹏讲授了《证据规则及适应》,国家法学院胡云红教授讲授了《世界各国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这两名专家均以域外英、美、法国家的陪审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及它对我国陪审制度的建立有何启示等为主要内容。在演讲中还列举了大量的案例,使一些专业术语变得通俗易懂,讲座内容充实,案例鲜活。陪审员们普遍认为,这场讲座理论性、实践性、现实性都很强。
这次听讲座培训活动,让陪审员感触最深的是专家对我国陪审制度的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鹏鹏建议,参审制主要适用于英美法系国家,陪审制主要适应于大陆法系国家,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与参审制是陪审员既要参与事实认定也要参与量刑等法律适用,是和职业法官一起的;而在陪审制中,陪审员只负责认定问题,法官除了事实认定之外还要负责法律适用问题。陪审员们认为在法律适用方面不是长项,但在事实真像核实这方面明显有着较强的优势。如果按照这个办法,我们的参审任务将更加明确。
施鹏鹏教授还建议将“人民陪审员”名称改为“公民裁判员”,引起了陪审员的共鸣。施教授说:人们从“陪审员”的称谓中容易产生“陪为主”的误解,如果更名为“公民裁判员”,这对于陪审员的身份定位更加切切。陪审员们认为这句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让陪审员们心里更有接受感和尊荣感。
这次专家视频讲座培训活动,使陪审员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广大人民陪审员对陪审员制度,陪审员工作的进一步的了解,明确了陪审员身份不仅仅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更是一种责任与义务。对于提高人民陪审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案件质量和陪审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