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检察院2017年第一季度案件统计情况分析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4-10 17:21:23 阅读量:

2017年第一季度,镇安县检察院受理各类案件57件76人,案件总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幅度较大,受理提请逮捕案件数比去年一季度增加60%,起诉案件数量比去年一季度增加57%。案件种类复杂,侵财类、人身伤害类、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较突出,盗窃、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交通肇事、危险驾驶、非法拘禁非法持有枪支等案件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为了加强对各类案件中嫌疑人的惩处,分析其所呈现的特点、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预防该类犯罪作以分析思考

一、院第一季度办理的案件如下特点

(一)犯罪主体文化程度较低。

提请批准逮捕案件1925人中,小学文化7人,占总数的28%,;初中文化15人,占总数的60%,比例最高;高中以上文化6人,占总数的22%其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犯罪嫌疑人绝大多数是盗窃、聚众斗殴、危险驾驶等常见多发的犯罪,从这些犯罪数据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的文化程度是与犯罪发生率成正相关关系的,这些犯罪嫌疑人大多没有职业和一技之长,好逸恶劳,从事正当的工作,受周围不劳而获思想影响严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春节期间聚众斗殴案件频发

中国传统的春节在一季度,大量外出人员回家,大部分务工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节日期间喝酒闹事,部分未成年为所谓的“义气”而组织发生群体性的打架斗殴事件,造成人员受伤。

(三)危险驾驶案、交通肇事案、依然居高不下。

近两年法律对醉酒驾驶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但是很多人总是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一直有增无减。犯罪嫌疑人大多是亲朋、同事关系,当犯罪嫌疑人酒后驾驶车辆时,共同饮酒的人员并未进行有效地制止,或者是部分犯罪嫌疑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喝得不多,头脑还清醒,应该不会出事,结果麻痹大意酿成交通事故,给他人也给自己带来了沉痛的灾难。

二、案件多发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管理不到位,防范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压力等问题,从数据来看,作案人员大多是农村留守人员和外来流动人员,盗窃等作案人员大部分来自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教育落后、法律道德意识淡薄,部分犯罪嫌疑人患了“红眼病”,也想早日摆脱贫困、早日致富,自身好逸恶劳,加之没有一技之长,既不去钻研学习发家致富的本领,又不肯埋头苦干、辛勤劳作,就把盗窃当做一门可以发家致富的技术活。也有一部分犯罪嫌疑人是由于吸毒、欠赌债为筹资才走上犯罪道路的。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盗窃、诈骗类案件中的嫌疑人,平时无所事事,经常在一起吃喝玩乐,相互之间“沟通”顺畅,为了所谓“义气”一人有了犯罪动机很快“传染”给他人,一拍即合后就结伙外出作案。

(二)、被害人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措施缺位。

部分群众防范意识差,贵重物品随意放置,被盗后自认倒霉,不积极寻求帮助,也是此类案件破案率低,难以根除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犯罪分子实施盗窃时,周围群众惧怕引火烧身,视而不见,客观上导致犯罪分子有恃无恐,在众目睽睽之下疯狂作案。犯罪嫌疑人诈骗手段花样百出、技能性增强,成群结队、团伙流窜作案,多以按摩、为老年人治病为幌子,欺骗一些愚昧无知的受害人。

)、法律宣传不到位,法制观念淡薄。

由于地处农村,群众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很多犯罪嫌疑人都是“法盲”,法制观念淡薄,虽能认识到其实施的是违法行为,但未意识到其行为危害性和法律后果远远超过他们所认为的“违法行为”。非法持有枪支案、非法持有毒品案都是这类情况,有的青少年未接受过正常教育,从未想过自己的行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造成他们为谋取不当利益而无所不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无所畏忌。

三、应对以上各类犯罪的对策

遏制各类刑事犯罪,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协作配合。司法机关要做好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惩处;学校、家庭要作好法律意识培养和教育工作;各级政府要作好法制宣传和社会保障工作;普通群众要做好自身防范。

(一)、加大对各类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

公安机关要加大对盗窃等犯罪的侦查力度,提高破案率, 震慑犯罪,作到有案必报, 快侦快破,检察机关要快捕快诉,法院要加大对己判罚金的执行力度,“稳准狠”打击犯罪。这样,实施犯罪的人会认识到实施犯罪不仅无利可图,而且还会因此付出金钱和自由双重代价,使他们不敢犯罪。对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等案件,注重打击力度,形成威慑效应,惩罚犯罪者,警示、教育其他公民。

(二)、普及法制教育,减少“法律盲区”。

山区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法制观念淡薄。愚昧不仅导致落后,更导致犯罪,学校也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抵制不正确思想的侵蚀,使学生从小树立知法、懂法、守法观念,不致一走向社会就被不良思想迷惑,一步步陷入犯罪泥淖不能自拔。家庭教育应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结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特别在离异单亲家庭中尤为明显。

(三)、增强防范意识,加强自保能力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侵财性犯罪和人身暴力性犯罪逐年上升,一些社会闲散人员聚集在学校周边,经常殴打、敲诈未成年人。因此,未成年人应在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身锻炼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时,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加大法律宣传,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各级政府应加强法律宣传工作和社会保障工作,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的开展法制宣传,如可以结合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打击和预防犯罪的必要性,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建立健全村级治安保卫组织,加强基层的基础政权建设,注重打防结合,开展群防群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治保组织和民调组织的作用,对一些偶发、多发的常见轻微犯罪和未成年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及时处理,教育、帮助群众提高防范意识。

(镇安县人民检察院 赵明应)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