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镇坪法院:暖心短信起奇效 冰雪千里促调解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1-20 21:44:48
阅读量:
本网讯(通讯员:刘艳春、张晓) 2017年1月17日,镇坪法院办案法官通过发送的一条手机短信,耐心释法明理,促成异地被告积极应诉,在冰雪天中奔行千里,感动双方当事人,促成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和解并自动履行完毕。
2016年2月14日,被告黄某驾驶的车辆由陕西省镇坪县钟宝镇往湖北省竹溪县丰溪镇方向行途中,与原告石某驾驶的车辆相撞,造成两车受损的交通事故。经协商,原、被告达成协议,约定被告车辆维修费由被告自行承担,原告车辆维修费由原告先行垫付,待原告将维修发票寄给被告后,被告再将维修费用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给原告。原告汽车维修好后,共花修理费5354.00元。按照双方约定,原告将维修费发票邮寄给被告指定的接收人王某。发票寄出后,被告却迟迟不予答复,经原告多次打电话催要,被告亦不支付,无耐,原告于2016年7月11日向镇坪法院提起了第一次诉讼,案件受理后,镇坪法院办案法官亲自上门向被告送达应诉材料,但因被告不在家致应诉材料无法送达,案件无法审理,原告被迫撤回起诉。2017年1月11日,原告再次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原告汽车修理费5354.00元、车辆维修期间误工费3000.00元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案件再次受理后,因被告系重庆市奉节县人,虽有详细的家庭住址,但因其长期在外务工,住所不固定,案件依然面临送达难的问题。为使应诉送达不跑空路,办案法官主动与被告打电话联系,但被告一听说是法院的直接挂电话拒接。办案法官认为:发生交通事故时,双方当事人已达成和解协议,且争议标的额小,现在被告为何会不履行协议,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蹊跷?为弄明白被告的心里动态,更为了能使被告积极应诉,处理纠纷。办案法官耐心地编辑了一条长达400余字的短信,向其释法明理,并详细地分析利弊,告知其不积极应诉将产生的法律后果及强制执行阶段有可能对其生活、信誉、形象带来的损害。希望其积极应诉与法官联系,并告知其民事案件可以进行调解,也请他相信法官会依法公正处理案件。一条短信终于打动了被告的心。星期六一大早,被告便主动打电话与办案法官进行联系,讲明其不愿意履行协议的原因,法官通过“谁主张权利谁举证”的诉讼引导及法律宣传,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通话中,不仅说服了被告,被告还主动向法官告知了自己的住址,并定好时间在家等法官。当办案法官不顾严寒,碾压着山道上的冰雪到达被告家时,被告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大冷的天让法官跑一趟,真不好意思!”并说“你们为了我的事这么辛苦,只要原告愿意作出让步,我愿意进行调解并支付现金”。当原告在电话另一端得知这一情况后,感动地说“有你们这样负责任的法官,我愿意作出让步,只让被告赔偿修理费5000.00元,放弃其他诉讼请求”。回程路上,办案法官专门到原告石某家中将5000.00元现金交给原告,致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法官的一条短信,微不足道,却拉近了法官与群众的距离,让当事人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情,法官不辞辛劳地及时行为,感动了双方当事人,提高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认可感和满意度,促进了社会和谐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