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7-01-05 12:30:42 阅读量:
过去五年来
共受理案件73259件
审限内结案率100%
一线法官人均结案196件
收、结案数和人均结案数均位居全省基层法院首位
目 标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区法院在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区政府、区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着力加强执法办案和队伍建设,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看点
01
发挥审判职能 服务经济社会
刑事案件
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5965件,同比增长135.1%,审结5525件,同比增长119.6%,判处犯罪分子7734人。
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故意伤害、抢劫、敲诈勒索、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恶性案件,依法快审重判,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针对辖区盗窃、非法集资、持毒贩毒、电信诈骗等犯罪多发的情况,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审结1611件2084人,并妥善审理了社会广泛关注的嘉天国际爆炸案、全省首例“醉驾入刑”案和张某等12人涉黑案。
积极适应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严惩各类腐败行为,共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类案件49件,判处犯罪分子77人。在审理羊头镇村村委会主任何某挪用公款一案时,配合区纪委组织百余名村级干部旁听案件审理,接受廉政警示教育,推动了全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
坚持依法办案,准确使用量刑规范化,该宽则宽,当严则严,打击和孤立极少数,教育、感化和挽救大多数。对未成年人犯罪、过失犯罪、因生活琐事引发的犯罪和认罪态度好且处罚后不再危害社会的轻微刑事案件,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适用缓刑、拘役、管制、免予刑事处罚1444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社会对立面。
民商事案件
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48957件,同比增长97.5%,审结40196件,同比增长58.2%。
1
---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切实保护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妥善审结婚姻、抚养、继承等家事案件5924件,人身保护令被最高人民法院选为涉家暴典型案例,促进了社会和谐。从解决民生问题出发,审结教育、医疗、商品房买卖、物业服务等案件4803件,圆满调解处理了群众普遍关注、涉及百余人的幼儿园“服药”案件。
2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重点工作,继续支持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建设,审结房屋抵押、建设工程纠纷等房地产案件2785件,买卖合同、股权转让、融资租赁等商事案件3311件,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案件2808件,侵犯商标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知识产权案件632件,有力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3
---完善多元化机制
进一步健全多元化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体系,五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3756件。与工会、妇联等部门展开合作,对劳动争议、婚姻家庭案件进行诉前调解;作为省法院确定的试点法院,与省保监局共同建立保险纠纷诉前对接协调机制,保障了保险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行政诉讼案件
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730件,审结721件,同比增长302.8%,审查并办结非诉执行案件229件。
依法行政
制定印发《建立促进依法行政联动机制的实施方案》、《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对8个政府部门、500多名机关干部进行行政法律法规培训,增强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被省法院确定为“促进依法行政试点单位”。
在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的同时,采取“审前沟通、审中协调、审后疏导”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司法协调,由行政主体在合理范畴内满足行政相对人诉请或纠正具体行政行为,实现案结事了。
及时向区委政法委汇报全区交通秩序整顿工作中的行政执法情况,有力配合了缓堵保畅工作;为区政府和高新区、曲江新区提供城市管理、征地拆迁安置等方面的法律意见200多件次,帮助行政机关化解执法难题。
看点
02
坚持司法为民 满足司法需求
执行案件
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7607件,同比增长97.1%,执结17123件,同比增长76.6%,执行标的额达48亿元。采取查封、扣划、冻结、拍卖等强制措施113200次,限制出入境938人,拘留325人,罚款270万元。开展“假日执行”、“夜间执行”、执行百日会战等反规避执行行动38次。
在区委的支持下,召开了全区“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动员部署大会。建成执行指挥中心,加大集约调查力度,启动法院与银行网络查控机制,与交警部门加强协作,运用技术手段对查封车辆进行定位追踪。
打击老赖
“让老赖”无处藏身
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4079人,在小寨商圈核心位置大屏幕上滚动播放失信被执行人照片和基本信息,通过公开曝光和信用惩戒,让“老赖”无处藏身。
推行阳光立案、诉讼引导、信息查询、咨询解答、诉前调解等“全方位、一站式”便民服务。落实涉诉信访案件领导包案、逐案研判和“三级”化解要求,完善“访转诉”和涉诉信访案件终结机制。
诉讼服务
为住院病人、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有特殊情况不能前来法院的当事人提供上门立案服务 →_→
积极落实司法为民↓↓↓
加强繁简分流,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仅2016年通过速裁程序审结案件1173起,均在一周内结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对“四费一金一酬”案件,审判庭与执行局联合开展专项维权行动,审结案件516起,追回欠款近1000万元,维护了农民工、老人、儿童等弱势劳动者的权益。加大“审判五进”和“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力度,开展巡回开庭、法制宣传、义务咨询等活动786次,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让司法走进群众、贴近群众。
看点
03
推进规范化管理 提高办案效率
关键词:五年来,发回重审、改判率仅为0.87%
深化审判质效考评机制
完善《审判质量绩效评估办法》,设立26项必抓的质量、效率、效果指标,健全发改案件评析等多个制度,坚持“月结月归”、“审限预警通报”等规定,对各审执业务部门任务完成情况逐月进行评估通报,明确案件余量和整体进度,确保收、结案良性循环。
科学系统配置审判资源
制定专业法官会议相关制度,完善专业化合议庭,推行审判“221”模式和“321”执行团队⑧,充分发挥一线法官的作用,激发队伍活力,为审判质效的大幅提升注入新能量。
积极开展“三评查”活动
每年组织开展“优秀庭审、优秀裁判文书、优秀典型案件”评选活动,由资深法官、专家教授、人民陪审员根据45项评分标准,进行全面评查,敦促法官严格遵守诉讼程序和庭审规范,提高案件质量。
看点
04
推进司法改革 完善审判机制
完成员额法官任选工作
确定了61名首批员额法官,让优秀人才留在审判一线
健全审判权利运行机制
针对审判中存在的行政化、层层审批、权责不清等问题,出台了《案件审批权限调整规定》、《规范审判管理权、监督权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坚持放权与监督相结合,院、庭长不再签发未参加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法官在职责范围内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
提供成熟改革借鉴经验
在刑事审判调研报告中反映的刑事审判审理期限问题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推动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相关法律,将刑事案件审理期限由一个半月延长至三个月。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中关于选任条件、选任方式、参审机制等多项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系统推广,并于2015年11月受到中央改革办专项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丰富司法公开方式方法
强化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所有案件流程信息同步录入,当事人可以在网上查询案件进展情况。
官方微信公众号
WWM.
“两微一端”
官方网站
官方微博
新浪网视频直播
开通新浪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12368法律服务热线,与群众互动交流、解答法律问题。在新浪网视频直播典型案件、人民陪审员知识竞赛37次,50多万名网民即时收看,并给予积极评价。
看点
05
加强自身建设 打造一流队伍
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建设
组织全院干警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专题教育,提高干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通过学习党章、宪法、两条例一准则,围绕立案、审判、执行工作和队伍管理、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26条整改措施,确保干警队伍政治可靠、信仰坚定、作风优良。
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层层签订责任书,定期开展作风纪律检查通报和警示教育活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全面落实。对群众反映的案件进行严格查处,对6名干警分别予以诫勉谈话、责令纠错、通报批评。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在全国法院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执行局、立案大厅整体搬迁和审判法庭“大变小”增量改造;新审判综合楼开工建设,已于今年9月顺利封顶。与高新区、曲江新区主动沟通协调,人民法庭外迁工作目前已列入省、市“十三五”规划,有望在明年6月前实现派出。
看点
06
依靠党委领导 接受社会监督
严格落实区委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区人大的各项决定、决议,坚持重点工作、重要问题、重大案件主动请示汇报,自觉接受监督。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和执行工作情况,2名副院长向区人大常委会述职。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庭审、参与“法院开放日”活动。积极配合区人大开展各项审议、评议活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件、政协委员提案3件、人大督办件366件,办复《检察建议函》87份。通过新闻媒体、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发表宣传稿件2000余篇,公布法院工作信息和重大案件审理情况625次,诚恳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今后五年工作安排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区十三次党代会的安排部署,以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为重心,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主线,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切实增强“追赶超越”要求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着力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为我区在陕西追赶超越和品质西安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坚持从严管理,加强自身建设,实现追赶超越
01
按照“五个过硬”的要求,增强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加快人才培养。严格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全面落实,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内监督,督促干警依法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健全问责工作制度,细化问责内容、方式和程序,严格执行“一案双查”和“两个规定”,规范司法人员与律师等相关人员的交往,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发挥审判职能,服务全区发展,实现追赶超越
02
在“大雁塔”理念的引领下,准确把握法院工作服务雁塔“十三五”规划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把法院工作融入全区发展大局中去谋划。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报告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规范审判执行,提升案件质量,实现追赶超越
03
继续发挥审判管理在提升案件质效、规范司法行为方面的作用,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运行监控,强化对审限内结案率的考核,健全收结案动态平衡机制。完善办案责任制和错案倒查问责,坚持对改判、发回重审案件和裁判文书进行评查,进一步强化案件承办人、审判长的质量意识和办案环节的工作责任,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对案件进行合理繁简分流,积极适用督促程序、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缩短办案周期。注重案件调解、和解和协调,发挥诉讼外调解机制的作用。明确排除非法证据的标准,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程序,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完善服务措施,落实司法为民,实现追赶超越
04
在保证程序公正和平等对待的前提下,注重为欠缺法律知识、没有委托律师代理的当事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健全12368电话查询、网上查询工作机制,方便当事人及时了解案件进展情况。细化立案、审判、执行、信访等各个环节的便民利民措施,加强对涉诉困难群众的司法救助,妥善审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案件,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坚持开展审判“五进”和“一村(社区)一法官”活动,实现与基层组织的有效沟通互动,把法律服务落实在群众身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17年底新审判综合楼投入使用,同时实现人民法庭外迁,改善诉讼环境和办案条件。
深化司法改革,贯彻改革措施,实现追赶超越
05
积极落实党委和上级法院对司法改革的安排部署,以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为核心,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着力提高整体效能。坚持扁平化管理和专业化建设相结合,完善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职责分工,组建以员额法官为中心的审判团队,切实建立起符合司法规律的新型办案模式。全面完成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落实院、庭长监督管理权力清单,用制度机制、现代科技、案例指导等办法,从微观的个案审批、文书签发,转向宏观的全院、全员、全过程的案件质量效率监管,推动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深化大数据运用,打造“智慧法院”,把科技创新与司法责任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相结合,通过统一证据标准、规范办案程序,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
结束语
做好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区法院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党代会精神和本次大会决议,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继续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坚定砥砺前行的决心,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在深化司法改革的进程中,推动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区国际化大都市主城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法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