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6-09-24 16:35:54 阅读量:
今年以来,澄城县人民法院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不断深化法官干警深入基层走访群众活动,广泛建立“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机制,与“一村(社区)一法官”、“一村一警”、“三官一律”进社区(村组)活动有效衔接,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深入推进。该院找准司法工作的缺失点和着力点,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工作合力,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与群众纠纷,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和法官队伍的满意度。
该院细化“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职责,把法官联系群众、提供服务的工作任务具体化,将工作任务进一步详尽到岗位,责任到人,旨在建立“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的长效机制。其工作职责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干警深入基层、面向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解答群众法律咨询,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以案说法,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引导群众理性、依法维权;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促进基层依法自治。二是在镇街道办、社区、企业等建立司法服务联系点,组织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社区法官、驻村法官,零距离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三是就地立案审理执行案件。及时受理群众诉求,代办立案有关手续,进一步加强巡回审判工作,就地审理和调解案件,合力解决“执行难”,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便利诉讼的需求。四是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指导帮助基层组织研判把握矛盾纠纷的现状和特点,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五是培训基层调解队伍。通过开展法律业务集中培训和个案调处中“传、帮、带”,培养一支民间调解队伍。六是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针对基层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促使基层依法自治;开展未成年人预防和帮教工作,开展反家庭暴力活动,参与“管、缓、免”人员的社区矫正;开展“无诉讼村(社区)”创建活动,引领好社会道德风尚。七是和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健全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深化“三问三解”和审判“五进”,了解把握社情民意,吸纳群众意见,改进审判工作,自觉接受群众教育,增进群众感情,汲取群众智慧,努力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同时明确了“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方法、操作程序、纪律要求、考核方式、奖惩措施等,确保能够有效运行。
据悉,澄城法院在推动“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机制中,党组书记、院长贾福德亲自带队,认真开展调研,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该院实际,在辖区10个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设立巡回审判点暨“说事工作中心”,在65个村组、社区、企业设立“说事工作室”,逐一确定了办公地点、包村法官,统一制作了工作室的标牌、驻村法官工作职责、驻村法官服务承诺、矛盾纠纷摸排调处流程图和法官温馨提示标语,公布了法官姓名和联系电话,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化解了一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该院每个业务庭室包联一个镇(街道办)的所有行政村(社区),建立“说事服务组”,其庭室干警为所包联镇(街道办)辖区所有行政村的联系法官,实现对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的全覆盖。每名驻村联系法官每月进村入户至少在2天以上,记工作日志,了解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开展法治宣传,提供便民服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法律知识学习对子、文化引领示范对子、信息资源共享对子,帮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美化家园。组织法官干警先后到澄城中学、寺前中学进行法制教育,组织法官为新入伍的战士送去《军人军属维权保护卡》,增进部队官兵和地方群众军民鱼水情。将“法律大餐”送到机关单位、执法部门和企业厂矿,系列“送法”活动深受干部群众拍手称赞。落实司法救助制度,为31件涉民生案件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8万余元,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问题。
该院开辟网络平台、庭审宣判、院长办案、信访接待、电话热线等渠道与方式,敞开大门听群众“说事”。同时,紧密依托镇、村、组和企业、学校、社区等基层组织,广泛搭建诉求平台听群众说事,让有想法、有困难、有纠纷的群众敞开心扉,真正把“郁闷”说出来、“怨气”撒出来、纠纷摆出来,法官通过“说事”平台蹲点摸排,及时发现问题,从法律层面说法,定时定点说、登门入户说、急事及时说、协调配合说,各类问题和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今年以来,该院在镇村、社区、企业建立巡回审判点的基础上,与所在基层组织联手建立各种“说事”平台,法官用拉家常、讲政策、说法律的方式诉前化解了256件各类矛盾纠纷。
该院通过开展“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拓宽能动司法空间,有效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缓解了自立案登记制改革以来案件迅速上升的压力,从源头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程序,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司法的需求,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陕西省澄城县人民法院 杨忠) 编辑:董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