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6-09-13 10:40:42 阅读量:
渭南市澄城法院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以“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为主题开展学习讨论的同时,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立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充分运用法治思维,以完善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打造服务型法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强化教育引导,更新服务理念
澄城法院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法院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在擦亮立案信访“窗口”的同时,在一楼为每个办案庭室建立接待室,作为服务群众的“窗口”,努力把每一个审判和执行部门都打造成服务社会、展示形象的新窗口。要求法官干警牢固树立窗口意识,在岗位工作上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社会活动中展现法院人员素质和修养。二是倡树“以法律为生命,视群众为亲人”理念,深入开展“零投诉、零差错、零信访”创建活动,从细节入手推行人性化服务,打造亲民、爱民的司法形象。三是把窗口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明确工作流程、标准和时限,狠抓督查和量化考核,真正把窗口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多措并举出实招,让服务便民利民
诉讼服务作为法院面向社会的前沿窗口,能够最直观地体现法院作风,展现法院形象。该院面对立案登记制改革后,案件大幅上升的新常态,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延伸服务触角、畅通服务通道、增强服务能力。一是让服务窗口更“全”。建立诉讼服务中心,完善11项服务功能,增加了5个对外服务窗口,设置有信访接待室、诉前调解中心,全面打造“诉讼引导、诉讼服务、立案登记、诉调对接、涉诉信访、军人维权”六位一体的服务平台,让当事人能进得门、找到人、办成事,实现“走进一个厅、事务全办清”。二是让服务方式更“便”。立足信息时代,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立案大厅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诉讼风险提示,并实时发布开庭信息,设置触摸式电脑显示屏,当事人凭个人身份证就能及时查询案件进展情况和电子卷宗,保障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加大巡回办案力度,定期深入基层服务,面对面、实打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三是让服务效率更“快”。落实“一.二五”工作法,全面实现立案、审判、执行工作提速增效。在立案阶段,实行“一次性告知”和“一站式”限时服务承诺制度:一次性告知立案所需材料、一次性告知须补正内容、一次性告知能否受理、一次性告知诉前保全条件、一次性告知司法救助事项、一次性告知诉讼风险、一次性告知诉讼流程。对于符合立案条件、材料齐全的当即立案;对于重大、敏感、疑难复杂案件慎重受理,当日汇报,当日答复。在审判阶段,严抓审限管理。对涉民生利益的重大、群体性案件和影响全县重点工作的案件,要求公诉刑事案件在1个月内审结(法定期限3月),民商事案件在2个月内审结(法定期限6个月),行政诉讼案件在1个月内审结(法定期限3个月),需经批准延长审限的除外。在执行阶段,建立执行快速反应小组,对“人难找、财产难寻”的被执行人,启动信息查控系统,一经发现人或财产线索,立即采取措施。四是让服务效果更“好”。在法院大厅、立案信访大厅开辟专门休息区,安装摆放便民设施,提供人性化服务,让当事人感受到温暖;对涉及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案件,即收即立、快审快执;落实司法救助制度,对弱势群众依法采取减缓免措施,对无法兑现权益的特困执行申请人依法进行救助。
健全机制求实效,把服务抓实抓牢
一是落实首问负责制度。全院干警凡遇到当事人咨询,必须主动、耐心地引导其找到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不得以不从事、不分管、不了解、不知道而推诿。二是落实监督举报查处制度。制作印有干警信息及监督电话的工作牌,挂牌上岗。为每个法官干警制作了“五个严禁”、“六个不准”的廉政桌牌,向当事人发放随案廉政监督卡,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举报网络,建立每日来访、投诉通报制度,做到有案必查,查实必究。三是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当事人投诉举报的进行初查,查实有过错的,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四是落实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公开承诺、法院开放日、政务公开栏、法律文书上网等途径,大力推进司法六公开,以公开促公正,推动阳光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陕西澄城县人民法院 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