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新篇章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16-08-30 15:36:47 阅读量:


  唯其实干,更见担当;唯其磨砺,始得玉成。这是近年来澄城县人民法院工作的真实写照。 

  几年来,澄城县人民法院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两次,2012年11月荣立“集体二等功”;2010年8月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2010年12月省委政法委授予“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2014年1月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2015年1月被省高院评为全省裁判文书上网先进集体、开展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2月又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 

  5个基层法庭、13个内设机构、干警72人。对于这个优秀的集体来说,荣耀,既是头上夺目的光环,更是前进途中催人再进的号角。 

  近三年来,在省市法院的精心指导下,澄城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稳中求进,得到渭南市中院和县委、县人大的充分肯定。2013年至2015年共受理各类案件4162件,审执结3963件,结案率为95.2%。其中民商事案件调撤结案2038件,三年来,无评查不合格案件,无进京上访案件,为打造法治澄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主动作为 服务社会和谐稳定 

  “法者,天下之公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 

  “立足化解社会矛盾,创新民事调解,践行公平正义;立足维护群众权益,拓宽执行渠道,向‘执行难’宣战;立足服务发展大局,能动司法,优化收贷环境。这是近几年我院主动作为,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三个创新。”澄城县人民法院院长贾福德介绍。 

  2007年,澄城法院创新工作机制,率先在全市法院建立诉前调解中心,在“不立案、不收费、不强迫”的“三不”原则下,对全院民商事案件进行立案前诉前调解。通过这种前置性调解,一些棘手、疑难、信访的群体性案件、矛盾十分尖锐的案件得到了充分化解。 

  在这一基础上,该院不断拓宽创新,促成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实施意见》,形成了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乡镇司法所的家事调解室,卫生、交警等部门的行业调解组织,活跃在全县每个村、社区的256名人民调解员,拧成一股力量,化解了全县范围内大量矛盾纠纷。 

  诉前调解这一创新之举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司法公正,不仅赢得了广大的群众的交口称赞,更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褒奖。2012年省高院确定澄城县人民法院为小额速裁试点法院,多次在省市法院民商事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荣获全省法院“民商事审判先进集体”。2015年5月立案登记制实施后,澄城法院收案绝对数始终在全市法院低位运行,其中韦庄法庭实现收案负增长,体现了民商事调解工作的良好效果。“有矛盾找法院”“诉前调解不花钱办得快”在群众中广为传播。 

  “执行难”、“执行慢”,一直是阻碍法治社会进程的一大难题。对待这一“拦路虎”,澄城县人民法院可谓出奇制胜。该院不断充实加强执行力量,探索执行警务化管理,法警一中队、二中队分别配合执一庭、执二庭工作,产生了1+1>2的叠加效应。公布失信人名单、投资120余万元建成执行指挥中心,建立执行“点对点”和“总对总”查控系统等措施,极大限度地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生活生存空间,敢于向“执行难”挑战。 

  澄城烟厂技改项目是省市重点项目,是澄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澄城县法院先后开展了地面附着物和“坟墓”搬迁的两次依法强制执行行动。于2015年2月6日晚上依法拆除了拒不搬迁的厂房设施,移除了300余吨风化煤等原材料。在烟厂技改拆迁的关键时刻,个别农户拒不搬迁坟墓,给国家、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澄城法院临危受命,于2015年8月12日,组织全院干警、公安干警、土地局、城关街道办等500余人,一举依法强制搬迁了坟墓。 

  无数次会议彻夜研究,无数次现场勘查,无数次方案的协调完善,凝聚了院班子成员、全院干警的心血。院长贾福德深夜孤身一人亲临坟地查看执行现场,班子成员、办案法官连续三个月放弃节假日和晚上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做当事人思想工作,全院干警凌晨5时开赴执行现场……终于,在全院上下的努力下,文明、安全、圆满地完成了执行任务。 

  这两次集中执行,有力地维护了司法权威,树立了司法公信,赢得了群众信赖。县委、县政府高度予以肯定,向渭南市中院送去“感谢信”,褒奖澄城法院在维护澄城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 

  司法为民 全面提升司法公信 

  2015年8月底,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制知识辅导讲座在澄城县澄城中学开讲。讲台上,法官用朴实、生动、紧贴地气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解相关法律常识。“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让我增加了很多法律知识,真的是获益匪浅。”参加讲座的学生杨熙说道。

   其实,“送法进校园、进军营”活动在澄城县人民法院已有十多年的传统。澄城法院现有法制副校长8名,覆盖城区每所中学,每年召开法制报告会10余场次,青少年维权岗工作受到团省委、省综治办、省高院等18个部门联合表彰。每年,澄城县人民法院相关庭室法官都会进军营做法制报告,军人军属维权工作在全省法院走在前列。 

  除了“送法”进校园、进军营,澄城县人民法院还深入推进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和审务“六公开”制度,极力拓展司法公开渠道,极大地促进了司法公正。 

  为了更快捷、规范地服务群众,澄城县人民法院还一直致力于建设信息化高地。围绕“全省一流,澄城特色”的信息化建设目标。院长带头在网上办公办案,主管院长带领相关人员,赴宝鸡、咸阳、西安考察调研,制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方案。信息中心经常深入庭室一线解决问题,先后就执行案件立案问题、案件录入等问题与同志共同上网操作,解决具体问题,全院呈现出信息化建设领导身先士卒,同志快马加鞭的良好态势。加强硬件建设,配备了台式电脑、笔记本、执法纪录仪等装备。建立了视频远程提审系统、视频接访系统和违法违纪举报系统,建成了执行指挥中心。所有案件实现信息同步录入、卷宗同步扫描、监督同步实施;内部公文收发、物品领用以及请销假等均在网上操作,彻底实现了网上办公,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强根固基 创一流满意队伍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肩负着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司法作风,是司法公正、执法为民的风向标,直接影响到公众对法律权威的认可度和审判机关的公信力。打造一支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司法队伍,是推进司法公正、加快法治社会进程的必然之举。 

  近年来,澄城县人民法院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坚持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工作的重大契机,认真落实“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积极开展做“合格党员、合格法官”主题活动,把学习教育与思想建设、审判执行、司法改革、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有效促进法官干警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转作风就要从班子做起、从班子抓起。”在院长贾福德的带领下,全院开展了“三个看齐”活动,活动号召全院干警向庭室中层看齐,庭室中层向班子成员看齐,班子成员向院长看齐,以此带动了全院干警。 

  2013年9月,在全院开展了“中层竞岗轮岗,干警双向选择”工作,邀请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人大法工委等领导全程监督,实行公开演讲,现场计票,6名同志在竞争庭长中脱颖而出,5名同志轮岗走上新的中层正职岗位,80%的干警“双向选择”重新确定岗位;2016年3月,在全院又实施了“中层副职竞岗”工作,通过同样的方式,产生6名副庭长人选。两次竞岗活动,优化了队伍结构,提升了正能量,激发了新活力。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