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法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赴安康市普法宣传、法律援助活动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6-07-20 16:21:13 阅读量:

 盛夏的早晨,阳光透过树梢跟我们亲切地会面,一抹骄阳点燃了我们心中的热情,每一次心跳都是一个不同凡响的音符,法学院“铸梦青春扶贫普法实践团”队员们早早地出动,奔赴下一个目的地——安康市汉滨区江北办东站社区。

在吴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几经绕路、寻找,才到达了沈家岭一个比较偏的小区。来到小区之后,我们发现这里的建筑偏老旧,有些墙面都是剥落和深黑色的,看起来感觉年代久远了。一座小桥通向另一边,桥下就是轰鸣的铁路。原来这里是老一辈的铁路职工安置小区。在小区内,聚集着一大批纳凉的老年人,他们把桌子三三两两搭在楼下,打麻将、喝茶、聊天,小区氛围感觉分外安逸热闹,接地气儿。

实践团成员们的到来,受到了东站社区委会和居民们的热烈欢迎,在许多大爷大妈们热情的协助下,同学们两三人一组,有的搬桌子,有的挂横幅,有的整理宣传材料。大爷大妈们看到一群年轻活力的孩子们来了,都停下手中的麻将和闲聊,兴高采烈的摇着蒲扇,过来看看有什么新奇。普法援助活动就在这样热热闹闹的氛围中展开了。

为了尽我们最大能力帮助老年人,田老师和团队成员们就老人们提出的财产继承、民事纠纷、养老保险、抚恤金等跟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进行法律援助。老人们提出的相关法律问题我们都尽己所能给予了专业的回答,我们还详细介绍了依法维权的途径,对居民应如何依法维权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活动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耐心的与爷爷奶奶们攀谈交流,他们有的岁数很大,口齿已不太伶俐,或者听力不太好。可我们都尽可能的陪他们说话,引导他们聊着他们关心的琐事。在他们絮絮叨叨的表述里,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小区老年人们的生活现状,因为他们的儿女——大部分也是铁路职工,已经搬迁到崭新的西城铁路社区了,而很多老年人,都继续留在老旧的小区里,他们当中很多都是独自在家的空巢老人。正因为他们感到孤单,所以才常拿着小板凳来到楼下,老年人们聚在一起打打麻将聊聊天,时间也就过得快一些,也就不显得那么孤独。听到老人们说的话,了解到他们的生存现状,懂得了他们对儿女的想念,我们感触至深。

领队吴老师就社区空巢老人们的现实问题同当地领导和社区干部展开进一步交流,通过对政府相关政策及本地区具体情况的了解,从政府关注空巢老人,重视基层普法用法等方面,为我们的普法调研活动开阔出新的视角,丰富了普法调研实践活动的内容。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