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思考:互联网时代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6-03-29 19:05:35 阅读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社会的长治久安、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为加强食品安全的监控,监管部门一直再努力,先是从生产和服务两个维度分别实施许可制,今年起又推行新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实行“两证合一”,新证推行后,将食品经营许可划分为食品销售经营、餐饮服务经营、学校食堂三大类别,三大类别之下再细分10个项目。
根据这个分类,网络订餐作为“互联网+餐饮”背景下的新兴业态,游离于“食品经营许可”之外。随着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餐饮隐患也越来越大。在今年3·15晚会上,“饿了么”网上外卖订餐食品安全问题遭曝光。这次是一个影响重大的曝光,在此之前,网络上也曝光出类似的事件,如2014年河北24名大学生网上订餐疑食物中毒事件。这类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敲响了警钟,也要引起对互联网时代如何保障食品安全的?我国2015年10月新修订了《食品安全法》,对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交易有明确规定,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但还是有类似食品事件的发生,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联合网上网下力量,已经迫在眉睫。
一、网络订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准入门槛低,商家认证不全仍能经营
笔者网络搜索了一下如何到某网站第三方平台入驻开店,发现很简单,只要你有一个实体店的认证书(行业不限),只需在该平台注册账户,然后申请开店,等待审核通过就入驻成功了,这一方面体现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理念下为创业者提供的便利条件,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着网上订餐的提供主体准入门槛比较低。这样就会导致许多不符合条件主体混入,也会对后面的管理和监管带来实际困难。3.15曝光后,有记者对所在城市的网络订餐平台进行了调查,发现在网络订餐平台下经营的很多商家存在着商品认证信息或商家个人信息认证不全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如果在平台上网络订餐,无法得知该商铺是否有认证资格,或是该商铺在申请上平台时是否是以餐饮企业申请。那么一旦出现问题很难维权,饮食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证件过期,卫生堪忧,网络订餐问题比比皆是
除了资质不全以外,网络点餐平台存在商家认证证件过期、“多对一”使用同一营业执照的现象。除此之外,网络订餐的实际卫生状况也很堪忧,许多商家在网络订餐App网页上的食品卖相诱人,可是实体店铺环境却脏、乱、差,卫生条件极差,这对食品安全也产生隐患。
二、网络订餐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
“饿了么”在3.15晚会的曝光,集中展现了整改网络订餐平台作为一个尚未成熟的商业生态圈存在的问题,但是其在进入第三方平台时经过了一定的资格认证,食品监管部门也对其进行了检查和监督,但依然出现问题的原因需要深挖了。
1、法律法规出台的时间比事件发生的时间晚。在外卖订餐和网络订餐早期,相关约束其行为的法律法规相对缺乏,而且关于这些订餐平台进驻主体的资格审查,也是在去年10月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财确定下来的。在此之前,可以说这个行业是粗放发展的,这种新型行为在旧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的。这就导致网络订餐App中还会有许多资质不够,还没审查到位的不合格主体存量。整改好这些问题是还需要一些时间的。
2、利益驱使,需求推动供给。相信许多人都有过网络订餐的经历,在网络订餐App上,经常会比实体店在实体店更有优惠,在此种价格优势明显的情况下,是很难把那些没有资质的小餐饮主体剔除的。再加上餐饮主体及顾客对餐饮许可证的认识不足,许多没有取得国家有关机关批准的中小餐馆就依然在线上线下存在着,难以保障食品安全。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