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政法天地 时间:2015-11-17 18:28:40 阅读量:
2013年以来,全省法院在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阎庆文的大力倡导下,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部署,以“全国一流,陕西特色”为目标,坚持“大数据、大格局、大服务”理念,搞好顶层设计,采取超常举措,共投入4.5亿多元建设资金,连通省高院到人民法庭四级专网,建起了“六大平台”、审判管理执行指挥中心及诉讼便民体系,实现了信息化工作的跨越发展,多次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那么,信息化工作对执法办案带来了哪些好处?对当事人、律师带来了哪些方便?近日笔者一行深入到延安、铜川、咸阳、西安市中级及其部分区县法院,进行座谈调研,感受到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了法官干警运用信息化后的喜悦之情,听到了人民群众对司法便民的赞扬之声,也受到了启迪和教育。
网上办公办案,真是嘹扎哩
全省法院新收案件流程信息同步上网,所有政务公文网上审批流转,实行案件审限实时监控,目标考核网上进行,全面提升了审判质效,优化了司法管理。
谈起网上办公、办案的好处,富县人民法院专委郑丽异常兴奋:“每天早上一上班,打开电脑,院里昨天发生了什么事,今天有些什么安排,包括会议、活动等,每人都一清二楚,再也不用挨个通知了。”铜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员张仙则现身说法:“我办案的整个过程都在网上进行,过去找领导审批签字,有时找几次见不到人。现在审批签字一律在网上进行,领导打开电脑就能及时审批,既提高了办案效率,也明确了办案责任。”铜川市中院刑一庭法官韩永乐直人快语:“网上办公、办案真是嘹扎哩!比如给当事人退诉讼费,过去因层层审批往往得十天半月,现在在网上审批,两三天内就搞定。”富县法院副院长王培兴说:“网上办案还能查阅资料、为我所用。去年我们办了一个劳动争议案件,当时有两种观点争持不下,后从裁判文书网上看到北京类似案件的判决,其中有专家的论证,所以就采纳了。”镇巴县人民法院渔渡法庭庭长刘晨谈到网上立案和使用电子签章的好处时激动地说:“现在当事人在法庭立案,我们只需要在网上系统内提出申请,得到案号后直接在法庭立案,不用再去院里立案。过去案件审理结束后,当事人需要一周左右时间才能拿到裁判文书,现在只需半小时即可拿到。”
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李坤认为,通过信息化在审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仅实现案件在各个庭室和人员之间流转情况的实时监控,同时对所有个案从立案、送达审理、宣判、结案、执行、归档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有助于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办案周期,消除隐形超审限顽疾。安塞县人民法院刘卫中院长谈到,过去基层法院由于个人手头案件多,往往出现一些案卷放在法官抽斗里时间长而忘掉的严重超审限“腰包案”,现在案件信息上网,审限时间一目了然,再也没有“腰包案”了。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罗致信心满满地说:“信息化审判管理系统使案件各项信息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升,每个法官干警的工作绩效通过系统考评结果自动生成,在法院司法政务、队伍和后勤管理上,更加科学、公平、公正。”
鼠标一点就知道案件办理情况
目前,全省法院建成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诉讼便民体系,当事人可随时上网查询案件信息和裁判文书。
陕西群鑫律师事务所律师马群立扳着指头,述说了法院网上办公、办案带给他的变化:“过去代理一个案子,往返到法院要去好多次,现在只要在网上进入系统,案子几时立的、谁办的等一目了然;以前到档案室查卷,工作人员要先找到案卷,然后再拿去复印,如今只要进入中国裁判文书网,下载下来就行了,效率提高了好几倍!”
茶坊法庭位于富县茶坊镇,处于富县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重要枢纽位置,每年审理的交通事故案件达30余件。2013年该庭庭长赵妮主审了一起李某等三人诉雷某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当时家住内蒙古的当事人雷某因妻子正在呼和浩特住院,难以脱身应诉。法官就通过qq问话、了解,雷某按法官列的提纲一一回答,不需往返奔波,使调查得以进行。雷某感慨地说:“想不到一个小法庭信息化程度这么高!”
身单力薄、一脸倦容、走路似乎还要人搀扶的李海侠告诉笔者,去年12月20日,她在永寿县经营的塔吊出了两死一伤的大事故,民事赔偿已花了近200万元。此间她又得了大病,一面要治病,一面还要参加诉讼,真让她不知所措。多亏永寿县人民法院的网上审判流程公开帮了她的大忙:“躺在病床上打开手提电脑,轻按鼠标,就可以看到案件的相关信息及进展情况。”这让饱受命运捉弄的她稍稍得到了一些安慰。
年届不惑的朱海峰在富县做家电买卖,生意红火,但货款回收难使他高兴的心情又打了折扣,每年要打几宗索要货款的官司。“2013年以前,案子立了后,一宗货款要下来起码得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现在网上办案,一个案子多则十天半月、少则两三天就能结案。”正读大学的乔新妮说,她姐系西安市长安区细柳镇人,去年10月与别人打了场合同纠纷官司。由于家距离法庭较远,又听说从网上可以查看案件信息,还可以通过12368诉讼服务热线了解情况,姐姐就让她帮忙查找了解自己案件的有关情况。“在网上能看得清清楚楚,对案件不够清楚的又拨打12368诉讼服务热线进行咨询,既节约了时间,也节省了费用,真是太方便了!”她用稍带稚嫩的声调说。
陕西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是集电话、短信、传真、微信等于一体的服务平台,该热线在省高院设总台,在全省11个中院设分平台,全省共有33名专职热线接听服务人员,当事人和律师在陕西境内任何地方直接拨打12368,都可享受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还可以通过该热线为重病、残疾人员提供上门立案帮助。
蓝田县人孟某因不服县政府给其颁发的土地使用证,10年间反复起诉、上诉,并多次进京上访。去年5月28日下午两点半,最高法院法官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在北京听取了孟某的上访诉求,耐心地进行了解释和答复。孟某感慨地说:“想不到科技这么发达,不用进北京就能见到最高法院的法官。”目前,远程视频已广泛应用于陕西法院的审判、执行、案件评查等工作中。
孙悟空难逃如来佛的手掌心
公安可以在网上追逃,法院也可以在网上打击“老赖”,限制其出行和高消费。目前省高院审判执行指挥中心已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数十家银行联网,实现了执行案件网上集中查询。
“庭审直播促使方方面面更趋规范。”陕西新宏律师事务所律师任旭东表示,“不仅使法官讲究仪容仪表、律师讲法言法语,当事人也不敢胡搅蛮缠了。”有人把信息化的好处更编成了“顺口溜”:“庭审直播促规范,网上公开保公正,执行查控显神威,录音录像证死你!”
2013年9月的一天下午,安塞县坪桥镇菀坪村村民李红梅突然感到腹部疼痛,就急忙到安塞县某医院就医,经诊断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当日,在该院进行阑尾切除手术。9月25日,在拆线时发现伤口化脓感染,马上进行二期缝合术。10月2日,李女士自感不适,到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检查后,于当日到西安西京医院急诊住院,诊断为肠瘘,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住院治疗21天,医疗费近6万元。经陕西中金司法鉴定中心鉴定,结论为安塞县某医院的诊疗存在过错。去年4月,李女士以医疗损害赔偿为由,将该医院告上法庭。鉴于双方各执一词、争议较大,安塞县人民法院在审理中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庭审直播,在通信设备的“俯视”下,庭审的每个环节、细节都“毫发毕露”地展示于众目睽睽之下。当时,被告旁听者来了一大片,亲眼目睹了庭审的整个过程。因此,当该医院败诉的判决结果出来后,他们一改情绪激动的态度,而心服口服。
咸阳市民屈某与陕西泰添公司香港某集团货款纠纷一案,由于被告不主动履行70万元债务,屈先生申请咸阳市中院强制执行。执行法官查了七八家银行,只查到3700元,几百万元被转走了。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由于被执行人是上市公司,其董事长吴某经常坐飞机出入境,执行法官遂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前得知其即将出境,及时到机场将其扣在海关。吴某惊愕之余信誓旦旦地表示还钱,但交保后又溜之大吉,并欺骗说单位更换了法定代表人。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好猎手的枪口,执行法官再次祭出“杀手锏”,动用信息化,限制其出入境和高消费,吴某在机关算尽后乖乖还了钱,并慨言道:“在高科技手段下,‘孙悟空’难逃‘如来佛’的手掌心!”
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在审理一起离婚案过程中,被告男方情绪失控,打了女方,但事后却百般抵赖。法官笑着播放了庭审录音录像,男青年再也无话可说,感到惊奇。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科技法庭早已对整个庭审过程包括他的一言一行同步录音录像了,只要一回放,一切就还原了真相。像这样的科技法庭,目前全省法院有 248个呢。
面对陕西法院信息化工作的跨越发展多次受到最高法院肯定的成绩,陕西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阎庆文说:“信息化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保持特色,扎实推进,打造陕西信息化3.0版法院。”【□尹富民 齐保家 程晓杰】(摘自《陕西政法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