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5-09-02 09:18:56 阅读量:
近年来,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科技强院”工作方针,以审判执行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将其作为强化便民服务、提升审判质效、推进司法公开的重要方式,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映,有力提升了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
“科技法庭和信息法官”大显神通
立案信访窗口是法院与群众接触的第一线,关系着当事人对法院的第一印象。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咨询、调解、立案、接访、保全等集成式服务,强力推行网上立案、电话预约立案,优化办事流程。市中院公开招募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专门组成“大学生法律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利用高校法律志愿服务资源,让那些有法治理想和情怀的年轻人,用他们的热情使群众在立案之初感受到司法为民的人文关怀。走进市中院立案信访大厅,“公众查询服务平台”被摆在极为醒目的位置,立案之后只要登陆“陕西法院诉讼服务网”就能查询案件信息、观看庭审直播,并通过电子触屏讲解查询具体步骤。如今,市、县两级法院已建成了互联互通、安全快捷的信息高速通道,配齐了硬件装备,优化了软件设计,拥有了“科技法庭和信息法官”,全面实现了信息网络全覆盖,杜绝了“孤岛法庭”和“断线法官”。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30个科技法庭,可对庭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现场记录,通过电子笔录、音频、视频、电子证物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借助陕西法院诉讼服务网,实现了对庭审的现场视频直播。
网上办公提升审判质效
案件评查是审判管理的基本职能。传统的评查方式必须集中抽调评查员,再派到各县区法院调取纸质卷宗进行评查,费时、费力、费钱。从2014年开始,榆林市中院建立了评查员库,运用信息化评查手段实行网上案件评查,由审管办按照案件类型和评查目的,在网上随机抽取评查案件的电子卷宗,分派给评查员库中的任一评查员,由评查员依据标准,逐点进行网上评查,结论在网上自动生成,经审管办专人对评查结论进行分析研判后,将评查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和重点问题编发评查通报,实现了“随结随查”的常态化评查机制。该院部分业务庭要求全庭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手机上安装一款软件,并及时上传庭长的工作安排,通过这款软件,彼此之间可以即时了解工作动态和进程,也有利于庭长及时合理地调配审判资源。
微博微信助力司法公开
市中院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积极拓展宣传阵地,搭建自有媒体,畅通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该院借助陕西法院诉讼服务网在案件的立案、庭审、宣判等诉讼过程中及时、依法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借助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将审判工作置于阳光之下,倒逼法官提高文书质量,加强裁判说理。
今年4月,市中院与市委文明办协同召开了题为“构建诚信 惩戒失信”新闻发布会,该院官方微博对发布会进行了全程图文直播。会后,该院在官方微博、微信上曝光了147名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引来众多网友点赞、转发。信息公布第二天,执行局的电话络绎不绝,其中几名被执行人主动要求履行或部分履行义务,更有热心群众提供失信被执行人财产线索。该院借助新媒体公开手段,利用强大的舆论压力挤压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这无疑为解决执行难问题找到了一条出路,也逐步推动了执行模式的深层次变革。(榆林市委政法委 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