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中的中国女性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5-08-31 17:50:38
阅读量: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场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烽火中的中国女性顶起了中国革命的“半边天”。回顾历史,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妇女也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涌现出了千千万万感天动地,可歌可颂的感人事迹,她们用鲜血和生命,用智慧和汗水,为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谱写了壮美的华章,她们是中华民族的楷模,祖国的骄傲,时代的先锋。
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卢沟桥事变”,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大地上横行霸道、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夺取劳工,蹂躏和摧残中国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使中华民族蒙受巨大损失! “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领土沦陷、国人受蹂,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面对惨无人道的侵略者,中国各阶层女性,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还记得郭沫若那首“中国妇女抗战歌”吗?“上前线,上前线,带着我们的针,带着我们的线。为前敌将士,缝衣千万件……;上前线,上前线,我们也能提枪,我们也能仗剑……;上前线,上前线,已到生死关头,已到存亡界线……中华民族的死生,担负在我们双肩,站起来,站起来,站到最后一天,守到最后的一天”!
为了取得抗战胜利,各个阶层,不同身份的中国女性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捍卫祖国尊严。有用鲜血和生命保家卫国,涌现出富有传奇色彩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战英雄赵一曼;有以笔作枪的文学女子,萧红的《生死场》用笔唤醒民众,关露的诗歌吹响与敌人战斗的号角,他们用不同方式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剖析国人的灵魂,打击倭寇;有政界女子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进入社会中心,宋氏姐妹改变了中国女性“三从四德”的传统角色特征,突破了固若金汤的男权特权壁垒,他们活跃于政治和外交舞台上,在国际舞台上留下了中国女性的身影和声音;还有林徽因等学术界女子,不愿做亡国奴,靠自己的学识及气节抗击日本的侵略,维护民族及国家的尊严,她怀着“国破绝不苟安”的情操,抛弃安谧校园,舒适家庭,义无反顾,潜心研究,坚定地在建筑学和文学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在中国教育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还有乡村的女子凭着朴素的情感,把“国”当“家”,在战争年代作出自己的贡献;更有刚烈悲壮的少数民族女子,“八女投江”英烈中,有两位朝鲜族英雄,回族、黎族、壮族女子在抗击日寇中同样表现出他们的勇敢和顽强。女民兵、女自卫队、妇女抗日武装等等二百余万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参加抗日战争,他们无论是谁都用生命和鲜血妆点了每一寸山河每一分土地,一次次浴血奋战、一次次同归于尽、一次次弹尽粮绝、一次次英勇牺牲……谱写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与此同时妇女们在慰劳救护、抗属服务、努力生产、保育儿童、国际妇女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等工作中同样又作出重要贡献,他们不愧为抗日战争中一支不可替代的伟大力量。毛泽东曾评价说:“假如没有占人口半数妇女的觉醒,中国的抗战是不会胜利的。……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历史的记忆留下了悲壮的回升,风风雨雨七十载,站在历史的门槛上,回望这段历史,纪念这次胜利,我不禁感慨万千,泪流满面,从任人宰割到屹立世界东方,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不忘国耻的中国人在这七十年中,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的新高潮,占人口一半的妇女仍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依靠力量,她们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为自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和传承中国人民英勇抗争史诗中凝聚和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在各行各业取得优异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实现了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促进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中又发挥了“半边天”作用。
我们作为新时期广大中国妇女一员,更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以更加昂扬向上的姿态勇立时代潮头,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浪潮中,坚持群众路线,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立足本职,积极传承抗日战争中英雄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继承和发扬革命妇女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争做有贡献,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女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
临潼法院执行局 党宏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