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践行群众路线的山区好法官-瞿广仁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14-04-12 16:42:22 阅读量:

                                      
他一直工作在人民法院最基层的岗位——人民法庭,他先后在陕西南郑县两个基层人民法庭工作,南海法庭18年,新集法庭4年,在大山深处一条条蜿蜒崎岖的小路上,在山高人稀的一个个远山院坝里,他凭着一身正气,一股热情,说法,辩理,析情,止争息讼,一手托起法律的天平度过了22个寒暑。
办理立案,发送传票,开庭审理,耐心调解,是他日常性的工作,由于身在基层,他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节假日;他从没有审理过惊天动地的大案,但每一件小案,对当事人来说都是天大的事;他从没有获得过耀眼的光环和荣誉,只是他所在的人民法庭年复一年地被所在镇党委政府表彰为“人民满意的驻镇单位”,也被当地人民群众视为“一个讲理的地方,一个申张正义的地方”,也许这就是对他最高的褒奖。
他叫瞿广仁,南郑县新集人民法庭庭长。
新集法庭担负新集、高台、忍水、黎坪四个乡镇内民商事审判调解任务,司法服务覆盖人口10多万人。二十多年来,经老瞿主审的案子达2000多件,没有一件成为超审限积案,没有一件判后上诉案,也没有一件因判决不公导致当事人上访。全庭5个人,每开一次庭都要全体上阵,任务繁重可想而知,尽管如此,老瞿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仍一往无前,无怨无悔。
有一种成长,是“被逼的”
1968年9月,瞿广仁出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跟着家人下地干活,上学之余,犁地、插秧、挑粪,什么都干。1988年7月,瞿广仁从汉中师范学校毕业,20岁的他正是朝气蓬勃、编织梦想的年龄,一个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学校老师,也是当时人们十分羡慕的职业,那时热爱电影的他最爱看的是《铡美案》,开封府黑包公的铁面无私为他指明了人生的方向——立志做一名人民法官,像包公那样公正廉明,为老百姓申冤平屈。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92年他参加南郑县人民法院招录考试一举被选中,终于实现了自己“头悬国徽、手握法棰,止怨息讼、秉公断案”的梦想。工作伊始,组织上把他分配到偏远的南海法庭工作,作为一名师范专业毕业的中专生,半路改行,要干好法庭的工作,确实有难度。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有一次,一位老律师当场指出他法律知识的欠缺。痛定思痛,他暗下决心,光有好愿望没有真本事,是不可能办好案的,一定要把法律知识搞透,把审判业务学精,尽快成为一名称职的法官。一种渴求法律知识的恐慌感,逼迫着他努力学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有空闲,他就如饥似渴地阅读法律书籍,仔细琢磨前辈审判过的案例,虚心向“老基层”、老法官学习,一件件棘手的案子倒逼着他在苦学中磨炼成长,通过刻苦自学和多年来不间断的努力,他先后取得了国家法官学院的法律大专和本科学历,逐步成长为一名知识全面、业务娴熟的一级法官。
小牛负重犁,历炼不言苦,为解百家怨,丹心映天平。瞿广仁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一串不平凡的足迹。
有一种感动,叫“打动”
2012年9月,新集某村村民解某、唐某是邻居,解某发现唐某新修房屋的烟囱出口正对自家二楼卧室窗户,两家人经过反复交涉,不但问题没有解决,邻里矛盾还愈积愈深,终于由此引发冲突,双方及各自亲友发生激烈撕打,解某被打得头破血流住进了医院,前后花掉医药费3000余元。邻居变成了仇人,解某放言一定要报复,当地村组基层组织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多次调解无果。事情反映到法庭后,老瞿深感事态严重,类似这样邻里之间的矛盾,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冤冤相报再酿血案。老瞿立即带着法庭的同志主动上门立案,表示不解决好问题不撤兵,一头扎进双方当事人家中,听取申诉,收集证据,走访调查,耐心细致地对双方当事人讲解《物权法》中关于“相邻权”的法律含义和适用范围,向唐某讲明《刑法》中致人轻伤害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动员双方亲友参与进来共同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经过先后三次开庭审理,十多天的努力,在法律和事实面前,唐某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赔礼道歉,表示修改烟囱出口,并赔偿了解某部分医疗费,矛盾最终圆满解决。在宣布最后裁决书后,瞿广仁问双方当事人:“还有啥说的?”解某、唐某都由衷地向在场的乡亲们表示:“莫得啥说的,是瞿法官的这种精神把我打动了。我同意这个意见。”至此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一场潜在的危机最终如冰雪般消融。
长期从事民事审判调解工作的老瞿说,打动当事人的,其实不是我个人有多辛苦,主要还是处理要公平,公平才能服人。在这次调解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矛盾极深,针尖对麦芒,大家都感到该案调解的可能性极小,但老瞿坚持认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也要尽百分之一百的努力,最终在双方的争执中准确地找到了那个隐藏的矛盾节点,捕捉到了及时化解矛盾的的契机,老瞿说这是经验,这个节点有时是心理上的一个坎,有时就是一个“面子。”
    有一种信任,叫“老瞿”
在这一方土地上,老瞿凭着为人正直,处事公道,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信任,“老瞿”逐渐成为信任的代名词,老百姓有事爱找他,矛盾双方也都相信他。
在南海人民法庭当庭长的时候,一天中午,高家岭乡一位80岁的老人迈着蹒跚的脚步走进法庭,说要找一个叫“老瞿”的法官,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