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群众中间汲取养分 全心全意为人民司法

来源:西安日报 时间:2013-12-04 14:02:38 阅读量:


    随着城市发展重心的北移,西安市未央区已全面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这里,因拆迁建设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引发的矛盾日益增多;这里,既是经济开发的热点,也是矛盾纠纷的焦点,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

    未央区法院作为基层法院,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如何做到公正司法、为民谋福祉。未央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田明慧,这个优秀集体的“领头羊”,得出这样的答案:必须坚持不懈地走群众路线,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田明慧院长的带动下,未央法院全院干警积极扎根群众中间,俯下身子了解百姓和企业的需求,他们深入社区、村组执法办案,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社区村组有法官,建设工地见法官,群众身边站法官,矛盾调解靠法官,公正办案看法官。未央法院党组还适时提出了“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司法为民,公平正义”的十六字院训,唱响了司法为民暖民心工作的主旋律。

    形象系于公正,法威存乎民心。案件质量与效率始终是法院工作的主旋律,打铁还需自身硬,未央法院多措并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权威存在的基础,也是司法生命延续的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这就对人民法院提升司法公信力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加紧迫的现实要求。近年来,未央法院以学习型法院创建等一系列活动为契机,不断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在全院上下形成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涌现出一批办案质量高的“学者型”法官。通过举行“法院开放日”、 “观庭审、评案件、提建议”等活动,让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法院,在切身感受法院工作、理解法院工作、监督法院工作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司法工作透明度、畅通了民意沟通的渠道,建树了司法权威,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今年4月,西安中院从2012年度全市两级法院7.9万余件案件中,经层层推荐,邀请法学专家、资深检察官、律师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评审组,结合案件质量评查,经过多轮公开透明评比,最终择优评选出了西安法院首届“十大典型案件”。未央法院刑庭骆成兴法官承办的一起涉及民生食品安全的非法经营案入选“十大典型案件”,该案是全市13个区县法院入选的3个案件之一。

    该案被告人刘强非法经营无碘工业盐27.85吨,在假盐入市前被全部查获,是一件典型的危害食品安全的刑事案件。骆成兴法官在公正审判的同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向相关国家机关发出了司法建议,向立法机关提出了完善立案追诉标准的建议,做到了办好一案,影响一片,彰显了司法职责及职能延伸,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意义。该案能够成功入选,是上级法院对未央法院充分履行司法职能,以公正促公信,积极践行能动司法的高度肯定,更是未央法院党组多年来高度重视审判质量和效率,狠抓学习、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司法公信力的丰硕成果。

    为民化解千千结——化解矛盾纠纷是人民法官的社会责任,促进和谐稳定,是司法为民的重要体现。

    1993年,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老年协会向会员每人集资300元,说是在广西北海投资办厂,并承诺高额投资回报。可老年协会在1995年向每人支付了36元的利息后,再无任何回报,集资的钱也不给退还,致使参与集资的1300余名离退休人员多次到省、市、区和西航公司集体上访,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西航公司老年协会机构被撤销,使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难度不断增大。

    2012年3月,这一跨越十余年的集体信访案件交给了未央法院。负责包案的田明慧院长明确表示:“我们一定要把此案化解好,不能给党委和政府丢脸,不能让这些老人再失望”。他亲自挂帅,带领办案法官和信访办的同志风里来,雨里去,磨破嘴,跑断腿,奔波在调解路上,悉心地做着各方面和老职工们的工作。通过多次与西航公司领导、主管单位和信访当事人当面沟通,全面掌握了案情,剖析了原因,又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座谈商讨,集体“会诊”,穷尽一切办法力争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数月的艰辛奔波,案件终于出现了转机。最终,在未央法院和西航公司的共同调解下,西航公司处级以上干部,以自愿捐款的形式筹集资金,向1300余名西航公司老员工们返还了20年前的40余万元集资款,从而成功化解了这一集访老案难案。此案非比寻常的化解方式,看似法理之外,实为情理之中,其中更凝结了未央法官和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大爱之心。西航公司老员工自发地联合签名,给未央法院送来了感谢信。他们用一首小诗表达了感激之情:“未央法官不失信,公平正义为人民,吃苦耐劳解难事,百姓满意感谢您”。

    本案的妥善化解,也更坚定了未央法院全体法官的信心,人民法官,只要认真地办理群众的每一封来信,只要热情地接待群众的每一次来访,只要真心实意地给群众办实事,就没有打不开的心结,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

    依法维权惠民生——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就是要让每一位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众都能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公平正义。

    2013年1月15日,沣东新城管委会突然给三桥法庭副庭长王革打来电话,说74名农民工身穿白色孝衣,拉起横幅堵在沣东新城管委会门前,要求为他们解决劳务费问题,请法庭的同志赶快来指导调解,要不然事情就闹大了。案情就是命令。王革副庭长放下电话就带着法庭的同志赶到沣东新城管委会。

    经询问,王涛等74名来自四川省通江县的农民工兄弟受雇于包工头胡强,在三桥街道聚家庄村为程江建设厂房,2012年12月已竣工。包工头与房主因结算产生矛盾,包工头一走了之,王涛等74名农民工找不到包工头结算劳务费,辛辛苦苦干完工程,即将返乡过春节,包工头却没了踪影,现在又身无分文,无奈堵了管委会大门。

    三桥法庭立即启动农民工劳务费清收联动机制,同时联系未央区司法局和熟悉当地民情的司法协理员共同给房主做工作。房主以其与包工头之间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为由拒不同意先行支付农民工劳务费,化解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看到农民工们无助失望的表情和渴望帮助的眼神,法庭同志的心揪得更紧了,他们没有放弃,王革及时转变化解方式,与院立案庭联系后,开启绿色通道,就地审查立案并办理各项立案手续。了解到房主担心支付了劳务费而包工头拒不认账的心理,王革耐心向房主程江释法明理,告知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农民工劳务费案件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并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包工头,终于打消了房主程某的顾虑,在法庭的精心调解下,房主同意支付劳务费。

    可谁知到了给付劳务费约定期限届满时,房主程某仅仅带来30万元,一时平静的农民工再次沸腾起来,情绪十分激动。在这关键时刻,凭着人民法官一颗炽热的爱民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王革向农民工郑重承诺:一定会为大家要回血汗钱。又经过了六个多小时的细致调解,程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诚信行为,双方终于达成协议。

    1月17日,程某筹集了104万余元现金来到法院,法院法官迅速对每位农民工名下的金额逐笔确认并发放。当74名农民工兄弟从法官手里接过工钱时,脸上露出多日不见的笑容,看到农民工拿到血汗钱的笑脸,干警们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农民工看着法院干警辛勤工作十分感动,拉着王革的手热泪盈眶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没有抽我们一根烟、吃我们一顿饭,帮我们讨回了血汗钱,真是人民的好法官!”他们将一份饱含真情实意的表扬信写在了大红纸上,紧紧地贴在了三桥法庭的大门上。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