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中厂镇人大 | “一说两讲”解纷争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17 09:54:28 阅读量:

一桩因产业路施工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前后历时三年,当事人多次协商未果,最终对簿公堂。然而,就在开庭当日,事情引来转机。白河县中厂镇人大主动介入,在“群众说事情、代表讲道理、法官讲法理”的“一说两讲”机制推动下,引导矛盾双方当场握手言和,将情理、法理融为一体,高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成为基层依法治理的又一鲜活实践。

事件起因于2022年,某公司在承建当地产业路期间,原告以工程侵占自家土地为由要求公司赔偿。双方曾达成赔偿协议,但因公司未按约定履行,导致矛盾再度升级。三年间,双方多次沟通均未能解决,原告最终诉至白河县法院,请求判决赔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开庭当日,双方均向法庭表示仍存调解意愿。中厂镇人大迅速把握时机,主动介入,启动“一说两讲”机制,组织法官、人大代表、司法所干部组成专项调解组,现场开展调解工作。

“先把土地面积量准、边界划清,这是谈赔偿的前提。”专项调解组第一时间赶赴争议地块进行现场勘察,精准确认争议土地的相关数据。

在事实清晰的基础上,法官向双方释法明理,再次援引《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相关条款,结合勘察结果,清晰界定双方权利义务;司法所干部则充分发挥基层法治工作职能,既确保调解程序规范合法,又从行政复议、诉讼程序等角度为当事人分析利弊,提供专业法律咨询;人大代表从情理和长远利益出发耐心疏导:“修路是为造福大家,但村民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保障。企业讲诚信才能立得住脚,乡亲们宽容谅解才能共享发展。”

三方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法官释明法律底线,人大代表搭建沟通桥梁,司法所干部提供程序保障与法律服务。他们一面督促企业重视信誉、履行承诺,一面引导原告从实际利益出发换位思考。

最终,在多方合力推动下,当事人就赔偿金额及给付期限达成一致,当场签订调解协议。这起长达三年的纠纷在“法律+情理”的多轨调解下高效化解,产业路真正成为“连心路”。


作者:吕映雪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