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群众的“撑腰人”——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洪元文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9-04 08:56:19 阅读量:

在基层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上,广大人民调解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用他们的热心、耐心、细心、诚心和爱心,为群众化解纠纷、排忧解难,洪元文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作为白河县司法局西营司法所所长,他扎根基层、坚守初心,以对司法行政事业的满腔热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22年他获评“全省十佳人民调解员”,2023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在白河县西营镇,有一位被群众亲切称为“撑腰人”的司法所所长——洪元文。作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他用真心倾听百姓诉求、用耐心化解矛盾纠纷、用爱心守护一方和谐。日复一日的坚守,让他成为群众心中最信得过、最靠得住的“自己人”。

见到洪元文时,他正为一起校园纠纷“撑腰”。白河县第三中学三名学生在课间玩耍时不慎发生碰撞,导致学生林某牙齿受伤。双方家长因治疗及后续费用争执不下,学校多次调解未果。洪元文得知后,第一时间与家长、班主任及学生耐心沟通,细致聆听各方意见。他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清晰划分责任,同时从同窗情谊和成长教育的角度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推动家长达成和解。

“孩子受伤,我们当时心情很沉重,非常着急。洪所长耐心开导我们,强调孩子们还要一起学习、相处,应当以和为贵。在他的帮助下,我们顺利达成了和解。我对他的调解非常满意,也特别信任他。”家长林某坦言。

今年46岁的洪元文,是一名拥有23年党龄的老党员。5年前,他从县卫生计生监督所调任县司法局西营司法所所长。面对身份的转换和截然不同的工作内容,他始终不忘初心,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截至目前,他直接参与调解纠纷120余件,指导镇、村调解委员会化解矛盾纠纷400余件。

“最重要的是真心对待群众,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他总结出“三心”矛盾调解工作法,即:耐心听诉求、真心找症结、公心解矛盾。洪元文有自己的心得:”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矛盾双方的立场想问题,最后依法依规处理,群众才会信服。”

西营镇蔓营村村民文某在养殖厂打工期间遭遇欠薪,也是洪元文出面帮他“撑腰”。经沟通,洪元文厘清工资明细,结合《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耐心劝说企业负责人,最终促成养殖厂一次性支付文某八千元余款。文某感激地说:“多亏洪所长帮忙调解,工资三四天就到账了。真的非常感谢他帮我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洪元文常说,调解像是“灭火”,而普法则是为群众日常“撑腰”的“防火”。在西营镇新建社区,他经常为村民讲解法律常识,用“宅基地边界咋划清”“家产咋分才合法”等家常话,解释“相邻权”“继承权”等专业概念。居民邱忠安表示:“洪所长讲得特别贴近生活,大到工伤纠纷、小到邻里矛盾,都讲得清楚透彻。听了之后豁然开朗,以后遇到问题我们也知道该怎么依法维权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洪元文以真心与公正搭建起连接民心的桥梁,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调解为人民”的深厚情怀,彰显出一名人民调解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与担当。他先后荣获“全省十佳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多项荣誉。

“司法所虽小,工作也很平凡,但每一项工作都关乎群众利益,解决的是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闹心事。我们就像基层治理的‘安全阀’,要在家长里短中发现症结,在细微处化解心结,让群众的揪心事有人管、烦心事有处解、闹心事能平息。今后我将继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为民初心融进每一次调解、每一场普法,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情温暖民心。只要群众有需求,我就会一直帮下去、干下去,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踏实、更舒心。”洪元文坚定地说道。


编辑:侯宜均

责编:志 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