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22 09:16:18 阅读量:
晨时的甘溪镇,薄雾萦绕山峦,微风轻拂青瓦,暑意虽浓,却浓不过代表联络站里涌动的融融暖意。这些扎根基层的“方寸天地”,正以独特的民主实践,将人大制度的宏观叙事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微光。
连心桥上听民声 针头线脑总关情。“以前这条路窄得连会车都难,现在拓宽后还加了警示牌,孩子上学更安全了!”高庄村居民陈开停指着家门口的新修公路,言语间满是欣慰。今年6月,她在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逢十接待”反映道路隐患问题,不到一个月,镇政府便协调交通部门完成施工,让这条“烦心路”变成了“安心路”。
这样的场景在甘溪镇已是常态。为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镇人大创新推行“10·3·3”工作法:每月逢十定为“代表接待日”,依托联络站、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三个阵地”,聚焦“急难愁盼、发展建议、政策咨询”三大类问题。今年以来,全镇代表累计接待群众200余人次,推动解决集镇停车难、农贸市场改造等民生事项37件,真正让“找代表”成为了群众解决问题的首选。
四进站里破难题 部门联动显担当。“养殖场的异味终于没了,晚上能开窗通风了!”7月,甘溪社区村民宋大叔在镇人大联络站前感慨道。此前,有代表在“部门负责人进站”活动中转达了村民关于村内生猪养殖场气味扰民的投诉。镇人大迅速联合环保、农业部门实地勘察,推动养殖场升级粪污处理设施,并指导业主采用生态养殖技术。目前养殖场已完成改造,周边环境显著改善。
今年,甘溪镇人大深化“四进站”机制:领导干部代表带头进站听民声,部门负责人进站解难题,人大代表进站履职责,监督工作进站促落实。镇党委书记带头进站7次,推动解决河道治理、通组公路硬化等民生项目15个;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负责人进站15次,协调化解土地流转纠纷、农产品滞销等问题15件;55名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累计提交建议60条,推动集镇增设垃圾箱等民生设施19处。
监督问效促民生 幸福清单变现实。“学校门口的减速带装好了,接送孩子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甘溪中心小学家长张康在镇人大组织的“板凳议事会”上竖起大拇指。近期,镇人大针对群众反映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开展专项监督,督促交管部门在3所幼中小学周边增设交通标识21处、减速带8条。
甘溪镇人大创新“评议+问询”监督模式,组织代表对民政、水利等部门开展工作评议,通过“部门汇报-代表提问-现场测评”环节,推动解决低收入群体帮扶、农田灌溉设施维修等难题18项。
民主根系深扎土 基层治理焕新颜。从代表联络站的“小空间”到民生实事的“大舞台”,甘溪镇人大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用“接地气”的实践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今,全镇12个代表联络站不仅是收集民意的“前哨站”,更是破解难题的“攻坚站”、凝聚共识的“连心桥”。在这里,每一份建议都被重视,每一次监督都见实效,每一项民生工程都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绘就出一幅和美乡村的幸福画卷。(通讯员:李毅垚)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