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法治日报》:以高效能司法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 时间:2025-09-17 10:08:29 阅读量:

9月16日,《法治日报》以《以高效能司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为题,报道了陕西西咸新区人民法院聚焦服务新区大局、扎实开展“两行动、两措施”、多举措保障企业权益的具体实践。全文如下:

 


 

本报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本报通讯员 郭菲

陕西省西咸新区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4100余家、科技型小企业6878家。

今年以来,西咸新区人民法院围绕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多等特点,立足审判职能,积极探索创新,强化协同联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效能司法服务谱写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入企走访精准服务

“西咸新区法院主动上门了解企业需求、提供精准法律服务,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和效率。”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法务中心负责人彭宜安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彭宜安如此说,是因为不久前,西咸新区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庭长王利屯带领审判团队走进该公司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防范合同纠纷履约风险、专利技术维权、商业秘密保护等方面给予企业合理化建议,并为企业量身定制了《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50问(商事合同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5月起,西咸新区法院组织开展“金法槌·护企安商”法治护航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通过入企走访、法律培训、定向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完善合规管理,有效防范劳动用工、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等领域法律风险。

 

西咸新区法院还出台《关于为西咸新区科技创新提供高质量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20条具体措施,畅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严格管控审限,压缩涉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组建“亿元护航专班”,创新涉企服务机制,打通“3个端口”(即前端归纳争议焦点、中端研判企业风险、末端定制化解方案),深化“法治体检+风险预警”服务,联合西咸新区管委会、商会定制“法治陪跑计划”等一系列措施,为企业解难题、稳预期、强信心。

“金法槌护企安商”法治护航活动开展以来,西咸新区法院共走访企业12家,开展法律培训5场。

创新聚力高效解纷

合同签订与履行中产生的纠纷、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公司内部权益纠纷……企业经营中类似问题屡见不鲜,若不能及时妥善处置,将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西咸新区法院联合金融监管、工商联等部门及各行业协会,针对银行、保险、房地产等与公司有关的商事纠纷,统筹资源,搭建起专业化协同调解平台,构建“法院+专业部门(协会)+司法确认”模式,形成解纷合力,让专业的力量参与到纠纷化解中,助力企业高效解纷、降低诉讼成本,进而提升企业主体获得感。

 

前不久,西咸新区法院便通过上述模式化解了一起涉企纠纷。

陕西某保税区投资有限公司为建设某重大项目工程向陕西某银行借款9000余万元,并用1亿元的存单进行质押金担保。借款到期后,银行进行扣划时,发现投资公司用以质押的银行存单被多家法院查封,遂诉至西咸新区法院,要求投资公司偿还借款及利息。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西咸新区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庭长王珂主动对接新区管委会,同时邀请金融监管部门共同化解该起重大涉企纠纷。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法院对该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实现了双方企业由“双难”变成“双赢”。

工作中,西咸新区法院以秦创原法治保障中心为抓手,在秦创原法治保障中心设立涉企诉讼立案窗口和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全面嫁接法院“绿色通道”,以“一站式”服务减少企业诉累。

为擦亮多元解纷“创新盘”,西咸新区法院积极构建新区、新城、企业“1+5+N”司法服务机制,即与西咸新区融商法律服务创新中心协作,通过政策指引、法律指导、资源共享、诉讼服务和司法保障等方式,全方位融入西咸新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聚集多方力量促推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前端化解。截至目前,共化解968起涉企矛盾纠纷。

审执联动兑现权益

司法护航企业发展,不仅要公正办案,还要与时间赛跑。

今年4月,某金融租赁公司得知与己方签订融资租赁合同的某机械设备公司有转移、隐匿财产的动向,便在起诉前向西咸新区法院申请依法冻结该机械设备公司名下银行存款60余万元。

西咸新区法院执行局立即启动快速响应机制,指派执行法官及助理组成诉前保全团队,迅速采取措施,从当事人提出诉前保全申请到法院作出保全裁定,仅用3个小时就依法冻结了被申请人账户,保护了申请企业的合法权益。

 

“司法为民,勤政高效。”该金融租赁公司为西咸新区法院高质高效护航企业发展点赞。

司法护企,不仅要有速度,也要有温度。西咸新区法院以审执联动为中心,创新构建“执前督促+执前和解”机制,实现司法速度与温度同频共振,让企业“扎根”西咸更安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院通过前端精准识别、中端柔性疏导、末端高效执行的闭环体系,开启权益兑现的“加速键”,切实打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积极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通过柔性的司法手段消除执行案件对企业的不良影响,避免“办一个案子,垮一个企业”,帮助困境企业重获新生。

截至目前,西咸新区法院已帮助32家企业修复信用危机,重塑信用、重返市场。


来源 | 法治日报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