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17 20:04:14 阅读量:
2025年5月,我有幸作为短期援藏交流人员来到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法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践学习。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深入了解边疆基层法院的工作实况,更让我深刻感受到高原法律工作者“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老西藏精神。现将我这段时间的工作感受总结如下:
普兰法院办公楼全貌
一、环境与挑战,高原上的法治与坚守
普兰县平均海拔3800米,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失眠、鼻腔充血、嘴唇发紫、手指发麻是常态,尤其塔尔钦中心人民法庭,位于世纪著名旅游胜地冈仁波齐脚下和玛旁雍错湖畔,平均海拔4700米,辖区面积850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500人,是普兰法院唯一的派出法庭。法庭所在地是公认的宗教圣地以及旅游胜地,每年5月至10月,流动人口高达20万人,时至旅游高峰季节,大量游客聚集,人员密集,语言不通、交流不畅,极易发生摩擦和纠纷,但法官干警常年扎根在此,巡回办案,这种“生命禁区”的坚守让我深受感动。普兰法院现有法官4名,年收案600余件,法官除在审限内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外,同时还要肩负日常进村入牧区摸查矛盾、深入偏远牧区进行法治宣传、联合司法、村委尽心诉前调解、日常维稳值班等工作,他们身兼数职,却毫无怨言,这群默默无言、用实际行动捍卫边疆稳定的法律战士值得被讴歌。
撰写一起涉及政府采购纠纷案件行政判决书初稿
二、工作实践,边疆司法的特色与创新
1、坚持非诉解纷解决机制。普兰法院创新工作机制,运用“1+4+2”模式(搭建一个平台,组建四人调解团队,一周开展两次巡回排查),开辟诉前新渠道。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协同作用,建立诉前调解室,充分利用乡政府已建立起的乡镇、村、组三级纠纷调处网络体系,广泛汇聚基层干部、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开展调解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法庭还与乡镇综治机构、民调机构、村级调解机构加强衔接,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信息搜集反馈机制以及优势互补机制,参与培育“无讼村镇、无讼社区”,打通基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最后一公里”。
2、纠纷预防因地制宜,构建为民司法网络。充分发挥“车载科技流动法庭”机动优势,组织法官干警走出法庭、走出审判台、走进牧区、走进草场帐篷,主动贴近群众,着力解决辖区群众距法院路途遥远、来回诉讼成本高的情形,极大降低偏远牧区群众诉讼成本,切实做到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通过“车载科技流动法庭”开展“上门立案”,现场调处矛盾纠纷,对民法典、刑法、反分裂国家法、环境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扫黑除恶以及电信诈骗等相关法律知识进行法治宣传。
陕西短期援藏工作组在普兰法院开展调研
3、做好做实群众工作。普兰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宗旨,把巡回审判作为重要载体,将法庭审理搬至草原牧区、将调解工作移至农家帐篷,凡涉及赡养、当事人行动不便等案件,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结案。法庭还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深入开展以案释法、法治宣传教育、结对帮扶等活动,在全院范围内抽调干警充实法庭力量,在神山和圣湖边,设立矛盾纠纷化解点,成立“假日法庭”,受理游客之间、游客与景区居民之间的各类民事纠纷,采取当场立案、就地调解的形式,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普兰县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陕西短期援藏工作组在塔尔钦中心法庭合影
三、党建引领,筑牢法院忠诚之魂
加强法院党政建设,是确保司法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只有将党建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深度,融合,才能锻造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司法铁军。
普兰法院始终坚持每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每月组织党支部活动,组建天秤法治志愿队。我在普兰法院一共参加过两次党支部活动,其中5月份组织全体干警前往孔雀河边洗地毯,6月份全体干警前往塔尔钦中心法庭种草种花,7月初组织干警前往先遣连遗址,重温入党誓词。每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在组织生活中增强组织观念,宗旨意识、才能增强归属感,牢固树立党员的主体意识。每月开展党支部活动,严格组织生活,在践行党的宗旨中提醒党员不忘身份、牢记初心使命,增强集体意识,促进团结。
5月份党支部活动——洗地毯
“天秤法治志愿队”定期驱车前往边远牧区,负责上门立案、联动村委、诉前调解,遇到交通极为不便,医疗物资紧缺的牧民,志愿队成员化身白衣天使,法院警车变身“救护车”,及时为群众送上所需的药物,或者送群众去就近的医疗站救治。普兰法院共有干警34名,在普兰法院能深刻的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法院就是我家的浓厚的归属感。
6月份党支部活动——法庭种花
在国境线旁仰望在普兰法院高高飞扬的国旗,我深刻的体会到,每一份公正判决都是对国家主权的无声捍卫,每一名边疆法律人都是法治大厦的基石。这个距离天空最近的法院,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真谛。援藏结束,但精神扎根,未来我将牢记普兰法院的蓝天、雪山,以及那群在高原上书写法治故事的可敬同行者。接下来,我也将在援藏期间学到的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融入到审判实践中,以普兰干警为镜,永葆法律人的赤子之心。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