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4-23 10:22:31 阅读量:
近日,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收到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当事人寇某某在信中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她在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案件中感受到的司法温度,并对张融法官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表达了由衷的敬意。这封信不仅是对法官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碑林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的生动诠释。
抽丝剥茧,以专业还原真相
本案缘起于一场跨越二十年的情感与债务纠葛。原告寇某某与常某某自1998年8月起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2019年8月2日,寇某某向常某某转账5万元用于购买常某某单位福利房,并未出具借条。2020年8月24日,常某某工作期间突发急性心梗,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常某某去世后,其女儿常某、母亲赵某某因遗产继承、工伤赔偿纠纷与寇某某多次对簿公堂。面对复杂的案情和当事人多年积怨,张融法官团队并未因案件标的额较小而简化流程,反而以高度的责任感展开细致调查。通过调查银行交易流水,结合原告提交的另案中原告与常某的录音,最终认定5万元属于借款性质,判决常某、赵某某在继承遗产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被告常某、赵某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最终判决维持原判。这一判决既严守法律底线,又兼顾社会情理,当事人最终息诉服判。
司法为民,以敬业诠释担当
感谢信中,寇某某反复提及张融法官及其团队“带病坚守”“挑灯夜战”的细节:为查清案件事实,张融法官在完成白天繁重的庭审工作后,加班至深夜梳理证据;即便生病仍坚持佩戴口罩与当事人耐心沟通;法官助理袁超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细致梳理案件事实脉络,制作审判提纲……这些点滴背后,是司法工作者“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信念支撑,是“如我在诉”理念意识的生动体现。
定分止争,以温度传递正义
该案的圆满解决,不仅体现在生效的法律文书,更在于审执结合,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在二审法院维持原判后,张融法官并未止步于程序终结,而是持续跟进履行情况,主动电话联系督促常某、赵某某履行还款义务,最终寇某某在判决生效后的第二日就收到了常某、赵某某的转账,持续多年的纠纷终于告一段落。寇某某在信中感慨:“正是因为有了张融法官团队这样坚守工作岗位、捍卫正义的法律工作者,我们才能在法律的庇护下,感受到公平与公正,社会也因此更加和谐稳定”。
初心如磐,以行动书写答卷
张融法官团队的工作缩影,正是碑林法院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这封来自群众的感谢信,既是对碑林法院工作的褒奖,更是对全体司法工作者的鞭策。在基层审判工作中,只有每一位法律人以专业铸就正义防线,以温情化解社会矛盾,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力量。
作者:唐寰宇
编辑:许沥心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