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法院 | 沣河边上好“枫”景:39份调解书里的法治温度与解纷密码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4-22 10:02:32 阅读量:

沣水汤汤,自秦岭奔涌而下,如银龙般蜿蜒在西咸大地,润泽着周秦故地的沃野。沣河东岸的H村,始建于元末明初,曾以碧绿菜畦、鲜嫩时蔬闻名西咸两市。

随着城市化与西咸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昔日的田垄阡陌逐渐被高楼园区取代,H村也成为区域发展的“桥头堡”。然而,39户村民与村委会却因土地款分配问题,引发了一场持续数年的纷争。

 

近日

西咸新区法院速裁庭

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深入开展“四个最”小切口创新

将这场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

书写了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新“枫”景

 

实地走访:倾听民声探根源

速裁庭的赵彤法官接案后,第一时间翻阅卷宗。村民认为村里在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中,存在分配方案不合理、收益款项未足额发放等问题,遂诉至法院。一纸诉状如同一堵无形的墙,隔开了村里的信任与和睦。

这批案件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唯有倾听群众心声、查明案件事实,才能确保公正审理。赵彤第一时间带领团队深入H村,与村民拉家常、听诉求,认真倾听他们对土地款分配的意见,一边仔细记录关键信息,还不时安抚着村民情绪。

走访完毕,团队又马不停蹄地赶赴村委会及各村民小组,现场送达诉讼文书,并向村干部们耐心解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庭审时刻:抽丝剥茧细核查

庭审中,村组代理人强调集体利益的整体性,认为分配方案需统筹全村发展。村民代理人则据理力争,指出分配方案存在违反法律与政策之处。村组负责人坚称分配方案源于村规民约,在村里一直沿用,应受到尊重和认可。

 

在法庭调查环节,赵彤接连发问:

“收益分配由谁主导?”

“账目是否公开透明?”

“参与分配的村民是否签字确认?”

一系列严谨细致的追问,精准锁定案件关键信息,为后续审理奠定事实基础。

 

庭审完毕:“最后一送”暖人心

庭审结束后,赵彤法官看着剑拔弩张的双方,没有急于退庭。她坚信,世上没有解不开的结,只要用心去做,总能找到化解矛盾的办法。

她安排工作人员为村民们递上温水,和大家边走边谈:

“大家都冷静冷静,打官司不是目的,解决问题、修复关系才是关键。大家一路过来也累了,回去注意安全,后续对案件有疑问,随时跟我们联系。”

这庭审结束的“最后一送”,如一缕春风,稍稍缓和了紧张氛围,也为调解埋下伏笔。

几天后,双方主动联系办案团队,一致同意调解!

 

耐心调解:“最后一劝”化坚冰

调解室内,办案团队为了确保严谨公正,创新制作了《调解方案确认表》,逐笔逐人地核对金额。“这里少算了……这里漏记了,政策明确规定应该是这样……”经过一个上午的努力,每一笔土地账都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然而,调解即将达成的最后节点,又卡在了支付时间上。

“2年,绝对不可能!”

“7年,黄花菜都凉了!”

村里提出延期支付,村民坚持要求缩短时限。双方僵持不下,气氛又一度剑拔弩张。

法官赵彤

“大家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为了这土地款闹得这么僵,以后怎么相处?咱们村向来邻里和谐,不能因为这事坏了乡土情谊。只有村子团结,发展才会更好,大家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咱们一起想想办法,把这问题圆满解决。”

这“最后一劝”饱含深情与关怀,如暖阳般渐渐融化了双方心中的坚冰,双方在深思熟虑后,都同意了两年内支付的方案。

 

当调解书盖上鲜红的印章,H村的纠纷也画上了圆满句号。39户村民们自发送来锦旗,“倾心调解化纠纷,司法为民暖人心”12个大字熠熠生辉。赵彤知道,这是群众的肯定与鼓励,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鞭策。

 

沣水奔流,法治不息。下一步,西咸新区法院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四个化”“四工程”,以及“四个最”小切口创新,切实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宏伟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司法保障之笔!

 


作者| 杨慧慧 李佳龙

编辑| 李娟

审核| 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