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延安城区段96%河段 达到30年一遇防洪标准

来源:华商报 时间:2016-09-01 15:48:19 阅读量:

  耗时5年,投资90亿,作为延安市“十三五”规划期间的重点项目之一,延河综合治理工程从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昨日(8月31日)上午,延安市水务局召开延河综合治理进展情况通报会,通报了今年3月以来延河治理工程建设情况,其中完成河道清淤疏浚110万立方米,敷设河滩公园漫行步道9.5公里,滩面绿化124万平方米,使原本裸露的延河河滩开始绿了起来。

  中心城区96%河段

  达到30年一遇防洪标准

  延河,发源于靖边县天赐湾,流经延安安塞、宝塔、延长3个县区,全长287公里,是黄河一级支流。而作为延安“母亲河”,延河流域整体存在防洪标准低、水资源短缺、河床淤积严重、水环境状况差等突出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延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今年2月18日,省委常委会在专题听取延安市关于延河综合治理方案汇报后,决定投资90亿元,用5年时间在延河287公里长的流域全面实施防洪保安、水土保持、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五大工程,其中28公里长的延河延安城区段成为延河综合治理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昨日的情况通报会上,记者了解到,作为延河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在延河延安城区28公里的河道上,开展包括河道清淤疏浚,堤防新建与维修,河流生态补水,黑臭水治理以及上游拦砂等10项工程。

  自今年3月项目开工以来,已启动河道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南川河补水、堤面绿化、岸坡绿化等五个项目。其中河道清淤疏浚110万立方米,使中心城区96%河段达到30年一遇防洪标准;敷设河滩公园漫行步道9.5公里,滩面绿化124万平方米,主要种植紫穗槐、藤本植物爬山虎、海棠、大月季等耐涝耐冲刷植物近20万株(棵),使得原本裸露的延河河滩绿了起来;同时,铺设了12.26公里的南川河生态补水管道,将桥沟污水厂中水和宝塔山橡胶坝湖水水源引入南川河,使南川河断流、水体污染严重的状况有所缓解。

  据延安市水务局副局长杨庆晋介绍,在主汛期过后,将在9月中旬启动实施南川河防洪工程、河道预警系统、南川河合页坝、锁坝、延河拦沙坝等规划项目。

  治理遵循安全经济原则

  确保景观防洪两不误

  据了解,延河综合治理项目自开展以来,在项目投入资金上,延安市委、市政府通过专项建设债券、中省专项资金和政策性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项目资金。目前已通过农发重点建设基金和国开重点建设基金争取专项建设债券8.5亿元,计划争取中小河流和水保专项资金1.1亿元。同时,按照水利项目资本金要求可配套争取贷款48亿元,目前正通过省国开行申请项目贷款,项目建设资金充分有保障,保证项目的顺利建设。

  而针对在延河治理过程中,如何处理生态景观建设与防洪之间的矛盾,杨庆晋表示,在延河延安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设计时,充分遵循了“安全性、生态性、适用性、经济性”的原则,在河滩公园主要种植耐涝耐冲刷的画眉草、芨芨草、狼尾草、大油芒等水生植物及观赏草,达到1次种植,3-5年观赏的目的;在河道绿化种主要选择孔雀草、速生油菜花、紫花苜蓿等造价低廉、易成活、耐淹、耐盐碱、耐瘠薄的当年生草本类品种。

  “同时为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价,避免洪水造成损失,我们通过河道清淤疏浚,确保了一般小洪水不漫滩,30年一遇洪水步道等主要基础设施不损坏,选用植物为耐瘠薄、耐干旱,抗冲刷能力强的乡土树种草种,如被较大洪水冲毁,短时间内可以迅速恢复重建,且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在上游修建拦沙坝和在城区修建合页坝,减少泥沙淤积,延长景观时间。”杨庆晋表示。(记者 张林 贺秋平)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