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部网 时间:2016-08-23 12:34:13 阅读量:
新华村党员柯力炜为贫困户发放化肥。
军民村冯宣田挖掉自家的桑园建厂房。
新华村的院坝会。
西部网讯(通讯员 吴大辉 陈媛)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农村党员中落地生根,充分激发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石泉县“量体裁衣”为广大农村党员制定标准,倒逼党员主动担责,也让党员“做”起来方向明确、发力精准。
在饶峰镇新华村,每名党员都有不同的合格标准,如12户党员养蚕户,他们的合格标准中有一条就是“不卖毛脚茧”;九组有一条开工十年都未完工的组级路,今年的标准就是“打通肠梗阻,修通断头路”;十六组两户人家因房屋问题积怨长达八年,该组的党员标准就是“化解矛盾,握手言和”……在该县,这样类似“通俗易懂”的标准处处皆有,大批党员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的事例也不断涌现。
其实,能让党员作用发挥“有的放矢”,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通过学习唤醒党员意识,让党员思想能够“领跑在前”。该县立足农村党员实际,把党员分为在职党员、骨干党员、年老党员、流动党员四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党员分类确定学习内容,同步推行领导带头学、集中组织学、上门辅导学、跟踪督导学、灵活分散学、以考倒逼学“六学”模式,确保学习达到预期效果。
今年7月的一天,63岁的老党员刘国友带着1000元退休工资,捐助给曾溪镇党委用作党建活动经费。中池镇军民村,84岁的老党员易礼凤拄着拐杖参加支部学习,风雨酷暑无阻。同样是在军民村,在村建安置点选址中被占房地的冯宣田不仅没有要求补偿,还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提前搬家,和冯宣田一样被占房屋的村支书冯上明,怕爱人不同意,以“照顾女儿”为名将爱人送去了广州。在脱贫攻坚的大局面前,石泉县党员意识被唤醒,纠结于自家私利的“利己主义”已主动升级为“大局意识”。
在该县,“主动”和“带头”已成为党员内化于心的关键词,而外化于形的变化也让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新华村20多岁的年轻小伙申请加入一支部,喜河镇田心村的在外创业人员寄回入党申请书……群众对党的认识逐步深入,更加信任和依赖,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的同时,党群之心也拉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