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发展“一白”工程 带动农民发“羊”财

来源:华商报 时间:2016-07-10 15:42:06 阅读量: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陕北黄土高原与内蒙鄂尔多斯台地过渡带的横山县,土地面积广阔,淡水、林草、饲料资源丰富,发展羊产业条件优越。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横山县明确把羊产业确定为“一白”工程,作为富裕农民的头号工程,有力推动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的羊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保证农民稳定增收。

从实际县情出发 大力发展“一白”工程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横山自古就有养羊传统,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养羊经验和饲养管理技术。进入本世纪以来,横山县全面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羊,实现了绒山羊养殖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横山县畜牧局总支书记黄尧介绍,横山全县林草地面积达到440多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7.7%,玉米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在30万亩以上,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5.8%。“县上于2012年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羊产业发展的决定》,明确‘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羊产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保障措施等,之后又出台了《关于推进‘四个一’工程的实施意见》,把羊产业定名为‘一白’工程,列为强县富民的‘四个一’工程之一。”

据了解,横山确定了一条大力发展以羊产业为主的现代畜牧业,做大做强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的羊产业思路,以芦河以东无定河以南的饲养数量扩张板块、芦河以西无定河以北的羊子提质增效板块、狄青塬种羊场为核心的良种繁殖推广板块,同时着力抓好饲草饲料种植、良种选育推广、羊子数量质量、防疫检疫、系列产品加工以及品牌保护宣传工作。

经过几年发展,横山县成为陕北白绒山羊新品种的主要育成区和主产区,是绒山羊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等。截至2015年底,全县羊子饲养量192.48万只,较2010年增加了53.38万只;生产羊肉12927吨,实现羊产业增值9.03亿元,农民人均养羊收入2736元,较2010年翻了一番。

加大资金科技投入 带动农民养羊发家致富

6月底,记者走访横山县多个乡镇的部分村庄发现,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羊,人们对养羊致富也寄予厚望。究其原因,是横山县在资金、科技上对发展羊产业的大力投入。

黄尧介绍,在资金方面,县上每年将新增地方财政收入的2%专项用于扶持羊产业发展,倾力支持“一白”工程建设,五年来横山县本级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50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上亿元。此外,累计新增人工种草(草场改良)50多万亩,新建、改扩建中小型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120多家,发展羊子屠宰、加工企业12家,注册相关商标6个,横山羊肉已进入很多大中城市。

在科技支撑带动示范上,黄尧表示,横山县一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多项关键技术研究,另一方面依靠广大畜牧科技工作者,加快成套技术的推广步伐。

横山县横山镇的马家梁村,地处长城沿线风沙区,村民们都已搬进了新修建的二层别墅里,上百个“羊宾馆”则是全村人发家致富的来源保障,马家梁陕北白绒山羊科学养殖示范区是2008年由榆林市政府批准设立的专业养殖园区。该园区采取“科研院所+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机制,浓缩出了陕北白绒山羊养殖技术精髓,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成为陕北白绒山羊的科学示范区、人居环境优美的样板区、农民致富的先行区。

该园区的一名负责人介绍,园区目前纳入农户37户227人,存栏陕北白绒山羊5100只,建成了住宅区、配合饲料加工厂、文化站等,累计完成建设投资3424万元。“2015年马家梁村陕北白绒山羊饲养量达到14000余只,全年出栏羊子8000只,养羊总收入达1591.5万元,户均7.25万元,人均1.55万元,较2007年增长了1.31倍”。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