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汉阴一干部捐干细胞救人 她病愈来寻亲

来源:华商头条—华商报 时间:2016-07-04 14:13:32 阅读量:

  2014年9月,汉阴县委宣传部干部姜波在西安捐献造血干细胞,为重庆白血病女患者李女士带去了生的希望。今年7月1日,李女士和家人多方查找后来到姜波家中,“目前我身体恢复很好,医生说马上就可以上班了,这次来就是为了对送给我‘生命礼物’的恩人当面道声谢。”

146745926972117030.jpg

  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姜波是汉阴县宣传部网信办主任,7月1日,他和来到他家的受捐者李女士在一起合影 通讯员 杨波 摄

  汉阴一干部捐造血干细胞挽救白血病患者

  姜波是汉阴县宣传部一名普通干部。2010年7月,他和妻子到西安办事,走到钟楼时看到一辆造血干细胞采集车,夫妻俩便分别献血,同时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两名志愿者。

  2014年5月,姜波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陕西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电话,对方告知他的配型标本与一位患者匹配。经过进一步体检、比对,同年9月3日,姜波收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陕西管理中心的公函,姜波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资料与重庆一位女性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请他于9月9日到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参与造血干细胞捐赠的前期准备工作。

  同年9月13日上午,姜波进入医院的干细胞提取中心,提取了这位患者所需要的造血干细胞的量。姜波捐出的造血干细胞经空运,于9月14日下午在重庆被成功移植到患者体内,为这位陌生人带去了生的希望。在当时,姜波是安康市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陕西省第136例志愿者。

  受赠者想给恩人当面道声谢

  转眼快两年过去了,今年7月1日,当时的受捐者,重庆市江津区一街办工作人员李女士和家人来到汉阴,并辗转找到了姜波。经过进一步证实,终于确定姜波就是那位延续她生命的“最亲陌生人”。

  “目前我身体恢复很好,医生说马上就可以上班了。”李女士说,2014年9月14日,接到空运来到造血干细胞后,当时李女士的丈夫很想知道这位好心人的名字,但工作人员并未透露,只说是来自陕西的一位志愿者。后来他们查阅媒体报道,并结合自己的手术日期,认为为自己捐献的“生命礼物”的人,可能就是来自汉阴的姜波。

  “从那以后,我对陕西人感觉特别亲切,有时候吃饭要是遇见来自陕西的朋友,都会主动去敬一杯酒。”7月1日晚,受捐者李女士的丈夫,退伍军人刘先生也一并来到了姜波家中。

  刘先生介绍,当时全国一共有6位配型成功的志愿者,但与妻子骨髓配型成功的前4位捐献因为各种原因均无法捐赠,第5位配型成功的捐献者体检又不合格,希望一次次升起又破灭。

  7月1日,当姜波从刘先生口中得知自己是第6位捐献者,觉得颇为幸运,也没想到自己当年的抉择对李女士来说这么重要。“当我知道自己是她生命中最后的稻草后,越发觉得自己当时的选择很对,当时妻子和女儿也非常支持我的做法。”

  造血干细胞库工作人员:

  捐献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希望更多人加入

  李女士说,移植成功后,她很早就想见到这位恩人,只是为了当面给他说一声谢谢。但按照国际惯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中的捐赠者和受赠者一年之内不能见面。后来,她通过查找到的信息联系当地的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希望安排见面,但那边没有姜波的个人信息,“今天来之前非常忐忑,没想到真的见到了自己的恩人,冥冥之中这就是缘分,自己的这个心愿也终于可以了却了。

  就此,记者查阅中华骨髓库相关资料发现,按照相关规定,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中的供患者双方一年内不能见面。此外,移植一年后,即使供受双方有见面意愿,必须在干细胞库协调下完成。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能否成功要等待一年才能确认是否成功,如果不成功便会给捐受双方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其次,移植成功后他们不仅存在血缘关系,长相上也会越来越像,这其中便会产生一些道德、伦理、法律等问题。

  对此,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陕西管理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按照规定,双方一年后见面要在干细胞库协调下完成,因此并不提倡捐受双方私自见面的形式。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供者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希望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中,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