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的社会组织建设实践

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16-06-25 08:24:49 阅读量:

西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 程平安

社会治理对延安时期的中共而言,是一个近乎全新的课题和考验。社会组织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延安时期,社会组织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各类社会组织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在发展过程中又展现出不同特点:

一、政策为社会组织建设提供了“工作之准绳”。抗日战争时期是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关系最复杂的时期,协调、满足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关系和利益需求,是构建边区和谐社会的基础。制定适宜的政策,是建立和健全社会组织的基础,诸如《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民众团体组织纲要》等政纲、文件的出台,保障了社会组织的良好运行。

二、延安时期党的社会组织建设实践。延安时期,党的相关工作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共动员、领导和组织各种力量的非凡能力。一是协调成立相关团体;二是促进国共两党合作;三是创办多类型、多层次学校;四是发展群众文化团体;五是全面有力的行政领导。

三、延安时期社会组织建设的启示。延安时期,社会组织建设由于发展理念、制度建设、政策设计、监督机制及自身因素等原因,还非常不成熟。但是,它作为探索,还是留下了许多经验和启示。首先,建立和谐社会组织的基础,是民主政权建设与民众经过政治动员后的积极参与热情。其次,民众的一般性教育和民众的有效动员要有机结合。第三,努力改善民生,调整各方经济利益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组织的关键。第四,良好的政府公信力,是建立和谐社会组织的“无形资产”。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