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把握"互联网+" 推动获得"两学一做"的新成效

来源:西部网 时间:2016-06-22 15:02:53 阅读量:

西部网讯(通讯员 谭西 张会军 陈媛)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在线交流……石泉的广大党员干部在不经意中发现,今年的工作和生活,好像与“线”和“网”联系得格外紧密。党员干部忙着“互联网+”,群众也没闲着。要搬迁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新址选在哪里?村里到底该发展何种主导产业?废弃的梯田要不要重新修整……村民们也在微信群里讨论得热火朝天。

在一个“互联网+”盛行的时代,更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和务实的作为。它与石泉党政领域2016年一场用心的碰撞,擦出了用互联网思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璀璨之光。

互联网+在线测试催生干部素质教育2.0模式

5月20日,石泉县司法局干部尚丹在朋友圈晒出了一个红

包。这个红包不是爱人发的,而是来自石泉县委组织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石泉微学习。1.3元的数额虽然不多,却是她参与“两学一做”在线测试的意外之喜,她说这是“520”的特别纪念。这个在线测试,是“石泉微学习”新开发的实名制考试版块,用以替代延续三年之久的干部年考制度。为了实现干部素质教育的常态化和长效化,石泉于2012年制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定期检测制度》,连续三年全县3000多名干部都以进场闭卷的形式完成这一检测。大规模的赴考成为年度的一场盛事,也成为提高干部业务能力,提升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

但在“互联网+”的大思维下,有没有一种更聪明的办法,实现干部教育学在日常?石泉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随着今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全面开展,这个课题找到了提前破解的契机。实践的任务,就交给了“石泉微学习”。承办公众号的县远程办立即开始一系列准备工作:规划版面、测试后台、录入信息、设定题库……5月9日,完备的在线测试系统面向全县干部正式发布,明确、简洁、轻松、愉悦是新系统的最大亮点,当日就收到答卷400多份。试题每周发布三期,每期只有5道题,且与当期推送的学习内容呼应,随时随地都能参与。在80后统计干部杨浩看来,整个过程像玩智力闯关手游,他这样的“手机控”两分钟就完成了!学习变得“萌”起来,微学习的粉丝量从1500迅速增长到3300多,每天的阅读量也从100多跃升至过千。新的试卷一发布,上期成绩也随之公布。到年底,阶段学习成绩累积为“个人学习曲线”,个人的曲线又综合为“单位学习曲线”,真实反映长效学习情况。“大数据”作为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目标责任考核、干部个人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也为各种决策提供参考。而所有的数字,都不再需要人工统计,只需要读取,继而分析即可。从方式方法上看,新的测试系统是信息、技术和平台的更新,但从管理理念上看,运用行政之外的手段,变“命令”为吸引,则更是一种管理智慧的升级。如果说以前的年考是以考促学1.0机械化管理模式,那么如今的在线学习测试就是升级版以考促学2.0智慧管理模式。

互联网+流动党员 e支部让每个党员都回家

“两学一做”在线测试,本来只要求县、镇党员干部参加,自从朋友圈兴起“比学习、晒成绩”之风后,很多村级党员也要求加入。池河镇明星村养猪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刘家满说:“现在这已经成了风气。” 明星村不仅是石泉的明星,也是安康乃至全省、全国的明星。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曾到这里调研基层党建工作,这里还是省委书记娄勤俭的党建联系点。“两学一做”开始后,明星村又根据“在职党员、骨干党员、流动党员、年老党员”的党员分类管理,为全面开展学习教育布局。 “我们支部24名党员,4人在外务工,村上的蚕桑合作社党支部,43名党员有16名在外。以前有些流动党员和支部基本处于失联状态,长期这样可不行。我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把流动党员都找到然后添加进来,把学习内容通过微信给他们发过去。”刘家满说,“效果很明显,参学的人还主动给我们发回学习心得。” 微信学习班的应运而生,解决了流动党员管理和学习的大困惑。“e支部”的建立,则使所有党员都在线上“安了家”。

池河镇人大主席何毅向记者展示镇上的“支部书记学习群”,每天都有干部在群里发送学习内容,支部书记们把各支部党员参学的情况及时上传,好的领导就点赞,不好的直接批评,各支部一下子就比开了。镇上的重大决策,也第一时间通过微信让支部书记知道,避免了以往文来文往的弊端。热火朝天的学习氛围下,镇村领导们发现,关心家乡发展,渴望学习交流的,不仅是党员干部,还有好多群众能人!“流动党员交流群”变身为“党群交流学习班”,各村的党员、群众被广泛邀请进来,集思广益,共谋发展。喜河镇田心村的党群学习交流班,就给了石泉一个惊喜。田心村离县城60公里,离喜河集镇17公里。全村112户,贫困户就有64户,是喜河的重点贫困村。 5月中旬,一封3千字的长信在喜河的微信群里传阅,随即引起大量转发。镇党委书记徐兴平连连感慨:这封信来之不易!因为写信的邹隆清,曾是村里小有名气的愤青,外出创业多年,经常在论坛上带头“炮轰”家乡。但这次他在信中态度谦逊,并且言辞恳切地提出了《关于针对田心村精确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意见》。邹隆清说,正是因为加入了微信学习班,和镇村领导干部面对面地交流,才使他的思想一点点发生了变化。在这样“走心”的氛围下,好些平时寡言少语的党员也情不自禁地就说出了掏心窝子的话。

长顺村五组的江本奎,在“长顺党群学习交流班”里说:“我是一名党员,一直在外面打工。看到党群交流这个平台特别高兴,突然觉得组织离我好近。感觉自己再也不是离了娘的孩子,断了线的风筝。” 现在,112户的田心村,加入“田心村党群学习交流班”的已有124人,每天平均有两千多条信息。5月25日,田心村党支部收到了邹隆清寄回的入党申请书,满满五页。工整的钢笔字,一笔一划都在诉说著书写者的用心。这个结果,已经远远超出了指导建立该群的群主——喜河镇党委副书记鲁飞创建之初的设想。他说:“这是拓宽渠道加强党群交流产生的向心力,是创新学习形式带来的凝聚力,更是家乡变化带来的强大感召力!”

互联网+二维码矩阵公众号百花齐放,石泉“尽在掌握”

6月初,一张张印着二维码矩阵的海报,悄然出现在石泉各镇的党建宣传栏。在这张大海报上,石泉微学习、石泉发布、廉洁石泉、微石泉等县内自办公众号的二维码,以九宫格的形式整齐排列。从县政府发布到县委各部门,从机关单位到魅力各镇,政策资讯、规章纪律、文化活动、学习考试、部门动态……只要拿起手机逐个扫一扫,大半个石泉都“尽在掌握”。 “本周头条解读了县委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12321’总体思路,请以下几位同志结合自身岗位谈一谈工作计划。”在饶峰镇的“干部讲堂”上,镇党委书记黄冬梅正在以现场提问的形式抽查学习情况。“我们将如何用好微信列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每周开会进行培训引导。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学习,镇村干部不能掉队。” “我们镇离县城远,干部扫一扫,前来办事的群众扫一扫,感觉一下子就近了。而且经常看看别的镇怎么做,也可以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看到“熨斗古镇”的微信阅读量经常过千,曾负责该镇宣传文化工作的吴成很有点自豪。因为起步早,动作快,石泉的微信公众号近年来蓬勃发展,粉丝超过5000的官微“大号”就有5个。

随着“两学一做”的深入开展,各级党组织纷纷利用微信平台推送相关知识,发送学习动态。各号在内容编排上下工夫,比阅读量,比点赞回复,比学习效果。有了这样的自发潮流,石泉县委组织部顺势引导,指导各镇分别建立了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和村(社区)支部等各种微信学习班,再通过e支部,把线上学与线下学结合起来。同时统筹各公众号学习计划与内容,发布石泉县二维码学习矩阵,进一步为党员群众日常学习提供便利。如今的石泉,一个在线测试、微信学习班、二维码矩阵“三足鼎立”的“互联网+”学习体系正在织就,学习的火花已被点燃。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石泉正在走得更远。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